兰陵萧氏:家乡儒学治天下
2014年04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兰陵萧氏先祖萧望之墓。(资料片)
  ▼兰陵县兰陵镇小仲村。受访者供图。
     一千多年来,萧氏崛起于南北朝,以行伍进阶,因军功显达,从平民百姓不仅跻身朝廷贵戚,而且一度问鼎江左,建立霸业,完成了华丽转身。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从武到文”转型最为成功的世家,家族成员创造的丰硕文化成果不仅在中古显耀一时,直到今天还为世人所受用。
  而所有这些辉煌,都与一个宗亲故里紧紧相连——兰陵萧氏。兰陵,是萧氏的郡望,更是萧氏族人心中的圣地。
  本报深度记者 寇润涛   
  小仲村的世家残念
  兰陵镇小仲村,在82岁的萧德荣眼里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兰陵萧氏的后人,萧德荣目前担任兰陵萧氏宗亲会的顾问。不过萧氏族人以前并不认可将兰陵县当做宗亲根源所在。那是1953年,萧德荣被分到了财政局工作,帮青山分局搞公粮征收监管工作,而青山分局就设在兰陵镇小仲村。
  “当时,小仲村有四五个牌坊和三个大冢,当地人都说是‘望公墓’。”萧德荣仔细询问后得知,这个“望公”不是别人,正是先祖萧望之,这三个冢则是萧望之和他的儿子萧育、孙子萧绍的墓地。
  据史料记载,萧望之是汉初名相萧何的六世孙,西汉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也是著名的经学家,山东兰陵人。
  在萧德荣的印象里,这三座大冢就像小山一样,仅萧望之的墓东西就足足有200米长。
  不幸的是,在几年后的“大跃进”中,这三个大冢都被平掉了,墓地的封土甚至被拉到砖厂烧窑,墓盖也被揭开,从里面挖出了不少陶器、汉砖、古钱之类的东西,如今也难寻去向。
  《汉书·萧望之传》记载,萧望之是兰陵中都乡中都里,所在应该就是如今的兰陵镇。萧德荣说,就像今天一般叫做城关镇,中都乡应该是当时的都城的中心地带的意思。而萧望之就居住在兰陵古镇,在去世之后才葬在了小仲村。
  “小仲村,从名字发音上来看,与‘萧冢’非常像。”萧德荣说,相传小仲村就是由萧冢谐音而来,后沿称至今。
  由于“望公墓”旧址被毁,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萧氏后人们开始修陵。建殿、立碑、续家谱……这些活动也帮萧德荣逐步揭开了湮没几千年的家族历史。
  萧姓的起源可以远溯到三千七百年前的殷商时代,发祥地则是如今的鲁南及苏、皖北部交界地区。秦统一后,设有萧县,汉时属于沛(今江苏北部沛县),辅佐刘邦起义建立汉朝的萧何即为沛县吏,萧何之后萧氏成为望族。
  萧氏一支曾迁居到今天兰陵县兰陵镇北的小仲村,以种田为业,至萧望之时,日益显赫。
  直到公元前317年,晋建武元年,北方入侵,萧望之十四世孙淮阴令萧整携兰陵萧氏宗族南迁。正是这次南迁,让这个家族大放异彩,在160余年后出现中国历史上的两朝萧氏皇帝,跻身皇族。
“武”出皇族
  “唐李的天下,萧一半。”如今,在萧德荣看来,这句话充分显露出兰陵萧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的地位。
  翻开史料,人们可以发现,萧氏家族出过两朝帝王和众多的名臣大将,对传统文化卓有贡献的兰陵萧姓学者,更是不绝于史书。    
  兰陵萧氏以萧望之而闻名。萧望之巨儒达学,名节并隆,为西汉东海兰陵人。萧望之在政治上官至三公,辅佐皇帝,尽职尽责,为西汉王朝的中兴和发展建立了功勋。
  这些人虽迁移生活于南方,但仍以兰陵为自己的籍贯,以萧望之为自己的祖辈,并认为兰陵萧氏的始祖是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功居第一的萧何。
  时处南朝,随着刘宋后期权臣起兵问阙,国君猜忌好杀,取得赫赫战功的兰陵萧氏萧道成,迫宋帝刘准下诏禅位,随后称帝,改国号齐,年号建元,史称南齐。
  自此,兰陵萧氏家族从布衣素族上升为皇族,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也迎来了兰陵萧氏崭新的一页。对于风云际会坐上皇帝宝座,萧道成也曾感叹道:“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因藉时来,遂隆大业。”
  至南齐末年,政局内忧外患,萧衍积累军功至雍州剌史,起兵夺取政权,又建立起梁朝。
  作为江左的两朝皇族,兰陵萧氏在建康的统治时间共计七十八年之久,其中南齐时间较短,二十三年,萧梁时间较长,五十五年。在研究者高梅看来,兰陵萧氏由寒门至世族,由世族至皇族,甚至在唐代也是赫赫有名的相门,都是靠家族军功的积累,可以说,军功是这个家族走向极盛的直接原因。
  萧道成就在辅佐宋明帝时,充分展现出了其不凡的军事领导才能。作为辅国将军,他率军东征南伐。在晋陵与叛军大战,萧道成“一天破贼十二垒”,又分军各个击破,平定东境诸郡城。后来徐州刺史薛安都同晋安王子勋反,其从子薛索儿积极响应,带领家眷逃离都城北奔,萧道成奉命北讨,两军对峙数日,萧道成“出轻兵攻贼西,使马军合击其后”,叛军逃溃。到了晚上,索儿又派上千人来偷袭营地,营中骚乱,萧道成却故意装作冷静,躺在床上也不起来,并命令士兵们都不要动,偷袭者以为有诈,匆忙散去。萧道成随后乘机杀入,斩薛索儿。
  而兰陵萧氏之所以作为尚武之家而闻达,有着鲜明的时代原因。在南北朝的动荡年月里,武功谋略成了兰陵萧氏立身处世的根基,家族宗亲以此在行伍中大显身手,才得以逐渐接近权力高层,并最终取代旧主,登上至尊皇位。
武夫的文化蜕变
  伴随着皇族地位的确立,兰陵萧氏已不能再在马背上治天下,于是开始大畅文教,而难能可贵的是,多位皇帝都在历史上颇有文名。
  从萧道成建立南齐开始,就一改魏晋谈玄论道的务虚之风,设立国学,选拔儒官,教授儒学。建元四年(482),萧道成下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其有位乐入者五十人。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还,取王公已下至三将、著作郎、廷尉正、太子舍人、领护诸府司马谘议经除敕者、诸州别驾治中等、见居官及罢散者子孙,悉取家去都二千里为限。”
  萧衍建立梁国后,也重视选拔儒学人才。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明经”考试科目,早在南朝就已经由萧衍下诏开始实行。天监九年三月,萧衍车驾幸国子学,亲临讲肆,赐国子祭酒以下帛各有差,足见其对儒学人才的重视。
  “兰陵萧氏南朝称帝,直接从素族上升为皇族,但要获得世家大族的认可,还需要在文化上有所创举。”兰陵萧氏家族的研究者谭洁告诉齐鲁晚报记者。
  南齐时期,兰陵萧氏利用皇室贵胄的显赫身份,广招人才从事文化活动,他们充当的还只是文化事业的组织者和扶持者。而到了萧梁时期,萧氏皇室成员俨然已成了文化活动的带头者和领先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兰陵萧氏涌现出了大批人才,他们著书立说,于各领域多有建树。如萧道成的孙子萧子良,官至宰相,自己还开办了一个召集文士著书立说的场所——西邸,成就了“竟陵八友”这一南齐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同时延揽文士,抄五经百家,编成《四部要略》四卷,是经史子集的总集目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梁昭明太子萧统才思敏捷,“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而他在东宫时,喜欢召集文学词章之士,进行诗赋创作和学术研讨。他组织编纂的《昭明文选》三十卷,选了先秦至梁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不仅是当时的文化成果,而且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可以说从梁代始,兰陵萧氏已经无愧为文化世家。以军功起家的兰陵萧氏,终于洗去武人的粗俗习尚,展示文人的高雅教养,也不再为世家大族所鄙薄,延至隋唐之后,萧氏家族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社会地位,与一般的皇族明显不同。
以家史为鉴
  萧氏家族凭借勤勉、好学成为中古的顶级门阀,时至今日,此情此景,尤令萧德荣唏嘘不已。
  家族的文化出现了明显的空当期,20多年来,萧德荣通过不断寻访萧氏族人来接续家族的传统,搜集了散落各地的资料,没有华丽的篇章,满是质朴的气息,他将这些经历用文字的形式加以沉淀,其中他最为看中的是,那些数年间从全国各地萧氏家谱中搜集而来的家风、家训,即便没有皇族遗风,也不乏淳朴正直的品质。
  1955年出生的兰陵萧氏后人萧洪树,是临沂市沂南县人,自幼深受父亲的教诲,记录翔实的家史让他还能感受到祖辈身上的家风。
  萧洪树的爷爷萧山,生于清朝末年,秉性正直,为人朴实,在当地深为民众敬仰。
  萧家自古便有“不为良相,既为良医”之说,曾做过铁路工人、烧过瓦窑的萧山,从小看到乡野百姓缺医少药的疾苦,他就立志用医术为乡亲祛除病痛。
  在烧窑期间,萧山边做烧窑的苦力,边免费行医。患者痊愈后,纷纷带上礼物登门致谢,他一概不收。萧山治病救人的故事,在乡里交口相传。有一次,他行医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家人哭啼,旁边是一个“气绝”的姑娘。他赶忙上前问情况,随后断定该女疑似休克,就掏出身上的针,及时救了这个女孩。
  因为治病救人,萧山深受百姓敬重,附近村庄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萧家哨(地名)老汉子”,有事就找他出面调解,没有不成之说。萧氏族人为何能如此耿直、善良,萧德荣学着从古代史料中找答案,试图牵出家族文化传承的脉络。
  历史上,生于兰陵的萧望之是西汉重臣,出身于世代务农家庭的他看不惯权势欺人。当时,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但萧望之看不惯霍光不能善待忠心效力之士、以势凌人的做法,忤逆了霍光,以致在霍光专权时,他没有得到任用。后来受到皇帝青睐,萧望之又屡遭小人陷害。有一年,西羌反,汉朝派军队去讨伐。京兆尹张敞上书建议说:如今大军出征,供给紧张,粮食歉收将会引起饥荒,希望命令有罪者出粮食赎罪,以救急难。萧望之坚决反对,“今欲令民量粟以赎罪,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也”。
  每每读到先祖的故事,萧德荣都心有戚戚,而古代祖辈的家风,对于萧氏后人来说,如今更重在传承。
  每年,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都会收到“佑镇基金会”送来的数以百万的救助款,用于治疗那些很有希望痊愈却出不起医疗费的患者。
  基金会主席萧祁陵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那是在我第一次看到我家的族谱时,就种下的种子。我来自于‘兰陵萧氏’,曾经被苏轼称为‘摇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终当继八萧’的伟大家族。”
  对于萧祁陵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家族渊源的概念,那么他就是一个来了又走的生物。假如,他知道了自己祖先的过往,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他必然会肩负起传承和发扬历史传统的责任。
  “推而广之,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还没找到适合它的土壤。即便是为商,所谓‘商道’,我想也必先有道而后才能有财运助之。”萧祁陵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