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办现场答疑
远离非法集资,不要轻信高利
2014年04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晏坤

  20日上午,在本报首届理财文化节活动现场,烟台市金融办工作人员为市民朋友讲解了很多金融理财知识,提醒市民一定要远离非法集资,莫要轻信高利投资。
  近年来,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频发。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各种旗号,许以市民高额回报,从事欺诈活动。一些被蒙蔽的市民受所谓高利息诱惑,倾注了大量积蓄参与所谓的“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工作人员介绍,从金融理财的角度来讲,非法集资指的是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据介绍,最常见非法集资主要有四种手段,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和利用亲情诱骗。
  那么,要怎么识破骗局呢?工作人员称,市民要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和金融常识,要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面对手段多样的非法集资,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端正心态,理性思考和分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