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2014年05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行政改革要有基层意识
  中国目前的行政结构是“漏斗型”的,中央和省市级机构设置完备、人员配置整齐,越往下编制配置越不完整,到县乡两级,编制缺口普遍。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一人身兼多岗;一套班子担负多项职能。上面负责制定方案、对口“督导检查”的人员阵容强大,下面负责具体落实的人员常常东挪西凑,“千条线”穿向“一根针”,如此,许多政策的善意在基层卡壳。
  理想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式,乃至扁平式的。这就要求基层办事人员编制完备、能力更强、效率更高。在以往的几轮行政机构改革中,被压缩和精简的大多是基层岗位。上面的编制越来越多,基层的编制越来越少。压缩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要精兵简政。但是,并不是说人越少越好。一些任务繁重、编制缺口较大的基层政府部门,恰恰需要适当增加编制、补充人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央把部分行政审批权下放给地方,许多省市又把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县乡,县乡两级是最基层,不可能再往下放,必须切实承担具体事务。这样下来,人手不够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因此,调整现有的公务员编制配置,在人力资源上给予基层更多倾斜,是应当且可行的举措。(摘自《光明日报》,作者李思辉)

松绑不是简单“救市”
  所谓楼市“微刺激”政策,也是行政控制措施逐步退出的必经过程。进一步说,住房限购措施只是我国住房持有环节税收不健全阶段的一个替代性管理措施,最终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考虑到住房限购措施对市场心理的巨大影响,若在房价继续上涨时期贸然松绑或退出,只会加剧楼市上涨压力。可见,只有在楼市见顶回落、调整趋势基本确立之时,才有可能打开行政控制措施退出的时间窗口。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部分城市的松绑政策与“救市”联系在一起。从过往经历看,政府干预市场运行不仅难以实现政策初衷,反而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反向结果。过去10年间我国政府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给市场传达的一个预期是房价还要继续上涨。每一次政策调控后住房价格上一个新台阶。同理,所谓地方政府“救市”的说法,可能会传递给市场住房价格还要继续下跌的信号,反而还会增强市场的房价下跌预期。(摘自《中国经济周刊》,作者项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