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开渠先生的一面之缘
2014年05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85年5月4日本文作者(左)与刘开渠、刘米娜合影于济南南郊宾馆。
   □戴永夏
  刘老题写这句话,正是借用李清照的名句来述说自己和全家在“文革”中的坎坷遭遇,激励后人以史为鉴……

  1985年5月,中国美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时任全国美协副主席的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偕女儿刘米娜来到济南,下榻在南郊宾馆。
  当时,我在《中学时代》月刊当编辑,因平时跟美术界少有来往,所以对美协的会并不关心,更不知道来参加大会的有哪些名人。
  5月4日下午,我正在办公室编稿,忽然一位在省政府工作的朋友带车来接我。此时他正借调到美协大会会务组,负责行政接待工作。他让我跟妻子、女儿一起立即到南郊宾馆去拜见刘开渠先生。
  这一突如其来的邀请,使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能有机会见到大师,真是三生有幸;担心的是初见名人,事先连个招呼都不打,会不会引起人家的反感?朋友看出了我的困惑,便道出了原委。原来,刘开渠先生刚到宾馆住下,就来到会务组,向我这位朋友打听两个人,并要求派车去看望他们,这两人中的一个就是我。朋友一听很是吃惊:一个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去看望一个不名一文的小人物呢?于是他灵机一动,谎称没有车,转过头来就要了辆车来接我,让我同家人一起去看望刘老。
  听了朋友的介绍,我真有受宠若惊之感,对刘老也更加敬佩。这时我才想到,刘老之所以能记住我,并非我有什么成绩,而是源自我跟他的爱女刘米娜的一段文字缘……
  那是1982年春天,我到北京采访老作家萧军。当得知我还需要采访别的名人时,萧军的夫人王德芬(她跟刘开渠的夫人程丽娜为苏州美专的同学)便给我介绍了刘开渠先生。刘开渠是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雕塑艺术大师,对我国雕塑事业的发展和艺术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曾是马克思外孙的朋友、对党和人民一贯忠心耿耿的老艺术家,在整风反右和“文革”中,却屡被错误批判,多次受到打击迫害,不但本人蒙冤多年,家中也迭遭不幸。1958年,他正在读高三的大女儿刘微娜,一面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一面彻夜为他抄写检查材料,长时间的精神折磨和过度劳累使她患上严重肾炎,年仅18岁就不治而亡。1967年,即将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小女儿刘沙平也背着“黑五类”子女的沉重思想包袱,深陷在“文革”的漩涡中,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游泳训练中不幸溺亡,年仅24岁。唯一留下来的二女儿刘米娜自幼多病多灾,身体残疾,夫人程丽娜也历经磨难、体弱多病……但种种灾难和不幸并没有将这位艺术家压垮。粉碎“四人帮”后,他不顾年老体迈,又以更加顽强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精神投身于振兴被破坏的雕塑事业中,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
  听了王德芬老师的介绍,我很想去采访刘开渠先生。但那次他有事不在北京,我未能如愿,便匆匆返回济南。
  一年后的一天,我忽然收到王德芬老师转给我的一篇稿件,内容是写刘开渠当年留学法国刻苦学习艺术的故事,很适合中学生阅读,于是我很快将此稿编发,刊登在《中学时代》的励志栏目上。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刘米娜。这在我,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刘米娜却把这事看得很重,在写给我的热情洋溢的信中,她告诉我,这是她此生第一次发表作品,而且是写自己的父亲,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所以她非常高兴,一再对我表示感谢。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没想到连刘老都记在心上,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车子开进南郊宾馆后,在朋友的引导下,我们很快找到刘老住的房间。因为会议还没正式召开,作为美协的副主席,刘老正跟女儿刘米娜在房间里作着会议的准备工作。见到我们到来,又听了朋友的介绍,刘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有些好奇地说:我正准备去看望你们呢,怎么你们倒提前来了?他当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我那位朋友设的“圈套”。
  刘老那年81岁,身材魁伟,精神矍铄,待人和蔼可亲,慈祥的脸上总是堆着微笑,一点大师、名人的架子都没有。见到这样一位忠厚长者,我原先因地位悬殊而产生的拘谨和紧张很快消失了。刘老也像见到老熟人似的,跟我们话家常、聊工作,拉着孩子的手问寒问暖。这也把我的另一顾虑打消了。因为我知道刘老在“文革”中遭遇过种种不幸,所以来前在心中反复叮嘱自己,见了刘老说话一定注意,不能触及他心中深深的伤痕。而坐在我面前的刘老,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谈吐亲切而又自然,丝毫看不出他曾经遭受过苦难,也听不到他对人、对事的种种埋怨和不满……
  因为刘老还要准备第二天会议上的发言,我们怕影响他的工作和休息,谈了一会儿便告辞了。刘老和女儿一直把我们送出门来,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会议结束时,刘老又找到我那位朋友说,他想给我写幅字作个纪念,但在会上人多事杂,静不下心来,怕写不好。等他回到北京后,再写好给我寄来。
  果然,刘老回到北京后不久,就把给我写的字寄来了。那是一幅二尺多长的条幅,上面题写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这一名句出自李清照的《浪淘沙》词,抒写的是李清照在金人南侵、国破家亡、流落异乡、丈夫病亡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的悲惨处境和痛苦心情。我想,刘老题写这句话,正是借用李清照的名句来述说自己和全家在“文革”中的坎坷遭遇,激励后人以史为鉴,不忘过去,珍惜当今,为不使“文革”的历史重演,为了社会进步,更加奋然而前行!
  刘老的这一题字,我一直珍存着。我想,我收藏的不但是一件珍贵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一座浓缩版历史丰碑。这丰碑虽然历经风雨雷电,依旧巍然长天,光照千秋。用自己的生命塑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无数历史丰碑的刘开渠大师,不就是这样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出版社编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