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传说见证张秋往日辉煌
当地人从旧时信仰中汲取力量
2014年05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东成清理戊已山石碑。     本报记者 王传胜 摄
     张秋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上的重要市镇,5月10日、11日两天,记者在张秋古镇上遍访古建筑,只找到了城隍庙、关帝庙和任疯子庙等庙宇,其它的都饱经战乱不见踪影,这跟当地居民的信仰有关。
  本报记者 王传胜  
【张秋城隍庙】 “咱这里城隍神是金脸的”
  5月11日,在张秋镇西北角一所小学后面,记者找到了城隍庙,可惜仅存一座大殿和两座小殿,但庙宇青砖黑瓦,做工精致,雕刻的精美图案虽历经岁月侵蚀,仍清晰可见。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欣,曾多次到张秋调查,期间所见民间信仰资料较为丰富。吴欣介绍,按照明清时期的城隍神祭祀制度,乡镇不应有城隍庙。旧时张秋虽不是府郡州县,但确实是个大都会,虽“无郡邑之名,而有郡邑之政焉”,因此在城内西北一隅建了座城隍庙 
  当地老人讲,城隍庙供奉的是府里的城隍,管着两个府的三个县。老人们说:“一般的城隍神是白脸的,张秋的是金脸,金脸的神力大。” 
  吴欣介绍,当地一位老人的父亲曾在城隍庙做过道士,他认为可以证明庙神身份的一是城隍大印,可惜早已下落不明;再就是城隍神为金脸。城隍庙中那通“诚三邑之金汤,一方之保障也”的碑刻,确实也见证了张秋特殊的城隍信仰的地位。
【显惠庙传说】 母亲把儿子铁牛投水堵眼
  在张秋镇走访,不少人提及显惠庙,现在这座庙已不见踪影,但老人们仍津津乐道。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很久以前,河水猛涨,人们云集在河堤上防患。忽然东堤涌出一巨泉,大如锅口,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突然,一个远游的道士来到此处,说“只有铁牛才能堵住海眼”。这时,本村一个叫铁牛的小男孩被母亲投入河中,水柱随即被堵住了,并不断往外冒土,形成了一座土山,名曰“戊已山”。事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就在戊已山边修建了一座庙,名为显惠庙。同时铸造了一尊铁牛,放于显惠庙中。如今,当地人称作戊已山原址的一家农户刘东成门前,还有一个已经断裂的刻石。刘东成清理了盖在刻石上的杂物,“戊已山”三个大字显露出来。刘东成说,大铁牛就埋在地下,有人花高价要买走,被他一口回绝了!
  吴欣认为,这座显惠庙或许与民间“贤惠”信仰有关,这种以女性为祭祀对象的庙宇,在北方地区并不多见。
【任疯子传奇】 他是张秋一带的“活佛济公”
  在张秋镇的东北角,记者找到了任疯子庙。虽然张秋镇在旧时寺庙很多,庙会也不少,但现在只剩下任疯子庙会还在,每年四月初一到初十,四邻八乡的村民都来赶会。 
  据任疯子墓前碑文记载:任疯子长眉目秀、隆准旦唇、奇骨伟貌,聪明异于常人。遇异人,授以修炼法。后来逐渐疯癫,人们都叫他“疯子”。十年后,前所遇异人复来,授以金液大还丹诀,疯子自此常闭户坐卧,存神怡息。能耐大寒,日行数百里。又能分形散影,知百里外事。所占吉凶很灵验。有赠币帛者亦迅以剖裂以给穷人。遂仙声大震,名公巨卿慕其名纷来,疯子厌其烦,至戊已山下晏然而尸解。
  根据碑记、方志及民间传说来看,任疯子类似于“活佛济公”,表面看似疯傻,实则乐善好施、恤贫济孤、治病救人,为民众称道。在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本地的民间信仰往往是维系乡土渊源的纽带。因此,任时光流逝,其他信仰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任疯子信仰却从未被当地人遗弃。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我们今天重走运河的目的,就在于挖掘运河历史文化为今所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不少人面临精神和信仰缺失,在繁华世界里迷失自我。 
  那么,不妨找个时间,放下一切俗务,一个人到运河边走走,用心读一下各种文物建筑上的碑文、楹联,汲取古人向上的力量,在浮华世界永保心灵的宁静。 
  在张秋,无论是拿自己儿子填水眼的伟大母亲,还是乐善好施的任疯子,都深深震撼着笔者的心灵。他们的故事、传说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因为其精神内核充满了正能量,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信念。 
  有些信仰,绝不等同于迷信,也不该被遗忘。有专家指出,对执着于务实求存这一标准的乡里民众而言,他们固然希望从“诸神救劫”的说教中获得精神支撑,借以消解由于社会压力而引起的心灵焦灼,但他们更希望这种精神慰藉能落实到社会行为领域,以解决人生的实际需要为归宿。 
     本报记者 王传胜
有些信仰 不该被遗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