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悌到信
2014年09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钱宁
  孝之后,便是悌——在家中要遵从兄长。
  【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6)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孝顺父母,出外顺从兄长,言语谨慎,为人诚信,博爱众人,这样就接近了仁。如果行有余力的话,可以再学一点文化知识。” 
  孝,是父母之爱;悌,是兄弟之情。由兄弟之情,进而推之,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5),就是博爱众人。由孝到悌,再到博爱众人,这就是仁的路径。
  悌,为什么重要呢?后来,弟子有若曾有解释——
  【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2)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遵从兄长,却又喜欢冒犯上级尊者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从不冒犯上级尊者,却又喜欢为乱造反的人,也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事物之根本,一旦根本确立,正道就会生成。孝和悌,就是仁之根本啊!” 
  有子的意思是说,不孝不悌之人,长大了,就有可能犯上作乱;既孝且悌之人,不会犯上,更不会作乱。所以,孝和悌是仁之根本。
  进入社会后,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中,仁所呈现的特质便由孝、悌发展为“信”了。信,是待人的准则。
  【论语】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篇22)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诚信,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像大车没輗、小车没軏一样,车子怎么能行走呢?”
  輗和軏,都是古代车辕横木上的接口插销。没有輗和軏,车子就无法转动。在孔子看来,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是难以正常运转的。  
  在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今天,“悌”的缺失已经很普遍了,当然,更可怕的是,我们社会上的“信”也正在丧失殆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