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背景的另一面是“靠山山倒”
2015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对于企业也好,对于个人也好,与其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向权力靠拢,不如自觉地对“拼背景”说不,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塑造公平竞争的氛围,而这又是整个社会长远发展基础。

  1月17日,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年会上对在场员工豪言,京东的目标是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万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没有任何背景,70%来自农村一帮简单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打拼,而且将成为全球五百强的前20名。”
  通常而言,企业年会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展望未来,比如刘强东的“一万亿元”、“中国最大”、“全球前20名”等表述。不过,相比于上述能让4000名在场员工热血沸腾的宏伟目标,“没有任何背景”、“通过自己的打拼”等语句,更加引人深思。
  企业没有任何“背景”就意味着要拒绝与权力“勾肩搭背”,在现实中,这或许要比做到“全国最大”更加不容易。那些曾在审批路上遭遇坎坷,不得不对权力寻租低头的创业者,那些曾在竞标中屡屡败给“有背景”的对手,最终也给自己找了个靠山的企业家,想必对此感受更深。在权力之手过多伸向市场的环境之下,“没背景”往往就等于输在了起跑线上,甚至意味着根本没有参与竞争的资格。
  于是,我们似乎总能在一些“成功”企业背后看到“背景”,但又好像应准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古话,当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官商交易被揭露出来,企业从巅峰坠落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曾经的“山西首富”张新明,曾经的“四川首富”刘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他们赖以生存的权力拼图被打破,企业的未来也就彻底断送了。对于诸多类似案例,甚至有人已总结出了规律,“倒一个贪官就倒一批企业家。”
  由此可见,“背景”是靠不住的,从长远看来,从企业自身看来,“拼背景”的做法更是百害而无一利。过分地倚仗“背景”,不仅助长了惰性,掩盖了自身的问题,即便在比拼“背景”中获胜,企业也会背上权钱交易等带来的沉重负担。尤其是现在,“打虎拍蝇”的力度不断增强,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日渐清晰,那些还妄想靠“背景”取得成功的企业,无异于饮鸩止渴。
  更为重要的是,“拼背景”的做法扭曲了竞争,冲击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无形中加剧了权力的影响力,形成了恶性循环。市场如此,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少数人在“拼背景”中获益,加重了人们对权力的追逐,社会流动的机会、平等竞争的氛围,也就不复存在了。在这场“背景”的比拼中,恐怕所有的人都有成为牺牲品的可能。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得靠公平公正的市场氛围,而人的发展,也离不开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环境,是在各个社会主体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对于企业也好,对于个人也好,与其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向权力靠拢,不如自觉地对“拼背景”说不,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塑造公平竞争的氛围,而这又是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