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渴马回灌趵突泉反应最快
经过多次试验,回灌补源地下水位可回升
2015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趵突泉没有进行回灌补源,水位会下降得更快。”经过多年的试验和运行,说明回灌补源还是有效果的。
  为了探明回灌补源和济南市泉水水位的关系,济南市水利部门进行了多次回灌补源试验。当时,在南山的多处水源中投入一种叫做钼酸铵的示踪物,而后在四大泉群中寻到了这种物质的身影。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主要根据其在水中的含量来判断地下水流动态势。“整个试验在泉水喷涌的1997年8月至12月完成。”
  试验结果显示,市中区党家街道的西渴马村地下水流携带的钼酸铵在趵突泉水中出现最早。“12小时后五龙潭水样中才出现峰值。”在强渗漏带的玉符河进行回灌补源的确可以推高趵突泉水位,“回灌补源的努力没有白费。”
  自2001年8月始,济南市水利局进行了多次回灌补源的试验。两次试验分别在2001年8月和2002年3月举行,补水量分别为800万吨和900万吨。“试验使市区泉水水位短暂稳定或止降回升,其中2002年3月为枯水期,效果尤其明显,人工回灌直接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值为0.25米。”
  此后,2004年后,水利局又进行多次回灌补源,“在枯水期可以有效缓解泉水水位下降的趋势,或是使泉水水位上升0.4米,保持了泉水的喷涌。”
  济南水利部门还将积极开展保泉科学试验。目前《泉泸渗漏带回灌补源试验》已经基本结束。明年将扩大范围继续进行保泉相关试验,开展系统性保泉专题研究,进一步摸清影响泉水的因素和动态变化规律,为保泉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