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果蔬地头直接进社区
“CSA农场”模式在我省悄然兴起
2015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效果图。
  部分产品。
  烟台生态园现场。
  烟台生态园中大棚里的蔬菜。
     近年来,“三聚氰胺”“红心鸭蛋”“地沟油”“食品添加剂”“橡皮鸡蛋”等食品问题频现,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越来越多的质疑。在这种形势下,生态果蔬备受热捧,尤其是在城市白领中间,他们宁愿用比超市和菜场高得多的价格来购买让自己信任的农产品,把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放入自己盘中。由此,一场城里人的“下乡”运动悄然而起。
  本报记者 刘相华

□农药残留超标的现实危害
  一份来自美国环保部门的研究证实,90%的杀虫剂均可致癌。农药会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对此人们已达成共识。
  医学研究证明,除了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会立即出现急性反应外,平时食用少量的残留农药,人体自身会降解。但长期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果蔬,农药被血液吸收以后,可以直接损害神经元,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例如经常性的感冒、头晕、心悸、盗汗、失眠、健忘等。孕妇长期食用残留农药的食物可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先天愚形、两性儿、神经系统失调、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一份研究数据表明,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发病与农药等化学物质密切相关。残留农药危害最大的就是孩子,据专家介绍,儿童农药中毒的几率是成人的四倍。而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只要百万分之三克的农药残留,就会导致7岁前的儿童出现大脑发育障碍。
  大多数人选择水洗等较为便捷的办法来应对农药残留。但是在农药残留试验中,对比水洗前和水洗后的农药残留检测卡可以发现,变化微乎其微,这说明普通水洗对去除农残的作用非常有限。
  有人说碱水清洗可除农药残留,专家指出,碱水清洗的方法可能会让果蔬“越洗越毒”。因为可溶性农药遇碱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使农药毒性增强,例如,敌百虫在碱性溶液中可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更甚。
  既然传统的洗涤方法无法保证入口果蔬的安全性,人们就需要从根源上杜绝有毒果蔬的食用,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孕妇这些处于“弱势”的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打着“绿色”招牌却货不对板的有机果蔬,是奸商唯利是图的产物。因此消费者在告别普通果蔬农药残留的基础上,要谨慎选择货真价实的商家。商家也应该坚守道德底线、严把质量关口,生产领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而不是为了利益就将人民的安全当做儿戏。
□CSA农场模式锋芒初露
  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的简写。让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直接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订他们农产品的居民,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里,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形式。
  该模式起源于瑞士,发展于日本,兴盛于北美,近年来也陆续出现在我国北京、石家庄、山东等地。“CSA”模式具体是指社区消费者成为私家农场的用户,并承诺在私家农场的生长季节给予支付预订款的支持,为农场提供流动资本,而农场则以提供新鲜安全的当季产品作为回报,直送供给用户或消费网点。
  通俗理解,就是让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订他们农产品的社区成员,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里,确保可以提供给社区居民健康的有机绿色健康菜。这样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记者了解到,烟台已经有农场正在尝试这种全新的模式。在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高陵生态园经过多年经营,已在多地成功推销“生态果蔬”。去年以来,国内的CSA农场出现积极增长,这也使高陵生态园的创始人丁士湧先生萌生了创办生态农场的念头。“城市居民与农场签订份额订购协议,并预付款项,由农场定期提供生态型食材,两者间由此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风险共担的关系。但这种模式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接受,到目前为止,年卡客户只发展了500多户,真正让消费者认识到这种模式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丁士湧说。
  在生态园里,市民可以在农场租赁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从种苗、培育到管理,亲身参与农场种植的各个环节。对于长期工作的白领来说,这除了是对绿色健康蔬菜的品质追求,更是一种放松减压的休闲方式。除此之外,对于会员来说,这也是一项有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收获的果蔬除了可以与家人朋友分享外,农场还有专业的配送销售人员帮会员入市销售。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将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投资农业所带来的收益也是潜力巨大。
□绿色消费支付任重道远
  然而,这种模式在国内的探索之路也是困难重重。首先,CSA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消费者和农户风险共担,这一点并非所有花钱从家庭附近农场订菜的消费者都能理解。譬如今年冬天发生极寒天气,菜地可能完全没有收成,这个风险是由消费者来负担成本的。也就是说,年初付了钱,但并不意味着年末就能有菜吃,可能付钱而得不到菜。理解这一点,目前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是很困难的。
  其次,生态蔬菜的品相也对蔬菜的推广产生了影响。以高陵生态园为例,高陵镇因为地理环境的优势,很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同时,地理环境也给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北部昆嵛山对气流的影响,高陵的降雪量大于市区。从蔬菜种植的角度来看,冬季种植大棚内的温度在10-15℃左右,总体偏低。雪天的连阴天气,使得作物光照度更少,生长缓慢。高陵生态产业园坚持禁止使用激素、膨大剂、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蔬菜都是自然状态下生长,造成了成熟果实个头偏小、品相差。改变消费者心理观念,接受这种价位高品相差的生态蔬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高昂的费用支出也是农场主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CSA模式而言,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团队的运营维护、配送到各个社区的物流支出,无形中大大加重了农场主的经营成本。而经营成本上涨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产品价格上涨,最终高昂的有机蔬菜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何在保证产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收支平衡,是各生态农庄所面临的难题。
  尽管CSA模式在中国道路并非一条坦途,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就地”消费、低碳消费和有机健康生活观念的深入人心,像高陵生态园这样的生态农场终将彰显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