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卫生院院长的荣光与梦想
——扎根基层三十余载,服务群众的郓城好医生魏登芹事迹
2015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登芹正在给患者看病。
     文/片 本报通讯员 边兆坤
  
  魏登芹的名字,在郓城几乎家喻户晓,就连他的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号码也被不少百姓所熟记。一个行医30年的普通乡镇医生,一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为何在人民群众中有这么好的口碑? 
  一个医生,就要医术上求高求精。不然,就像捂上眼拉磨的驴,再转也是走在磨道里,没有新天地,更没有大作为。魏登芹常用这形象的比喻来激励自己。  1980年12月,毕业于菏泽医专的魏登芹,坐在了郭屯卫生院内科门诊桌前,圆了当医生的梦。但当他看到破旧的病房、简陋的设备、稀少的病人,心里就凉了半截。他找同事淡心、找院长请教、找病人拉家常,终于找到了医院衰败的症结就在于医生医术低、急症治不了、难症不会治、头痛发热的小病又有村医生诊治。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他一下子就征订了十多种医学杂志,百分之六十的工资用于购置医学书籍。白天坐诊、病人少,他就默默地啃医学书籍,晚上加班写笔记,常常是熬通宵。苦学苦研使他熟悉了国内外医学动态,掌握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医术上日渐成熟。学习与实践的一次次结合,使他在郓城南部乡镇初露头角,随之他的名字也越传越远、越传越响,指名道姓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
  他所在的内科门诊常被围的水泄不通,可他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忘记学习,30年里,他写了260万字的学习笔记,从中整理编写出40多篇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刊物上,引起了不同凡响。
  一个医生,只有高深的医术,而缺少对病人热情周到的关怀,不是个好医生,就像没灵魂的僵尸。这是魏登芹的行医观。  魏登芹成了名医、忙人。30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没过一个星期天。人情礼往、家里家外的活,都落到他妻子的身上,每当她忙不过来时,就埋怨地说:“登芹心里只有病人,连他自己也没有,真不知道俺这些年咋过哩”。 
  要说有人住院,忘了带被褥、暖水壶,没问题,他把自家的掂出来,给病人用;有的病人家庭不宽裕,舍不得买饭吃,带来了干粮和面条,他就把自己做饭的锅让出来,让病人家属做饭;有的病人家属,急着往医院送病人,往往是忘了带钱,急得火烧火燎,他总是一边安慰,一边掏出自己的钱先垫上;有的病人痊愈出院了,可魏医生的钱却还不上了,为此他每年都要搭上不少钱,可他从没后悔过。 
  隆冬的一个夜晚,北风夹着雪冰碴子呼呼地刮着。凌晨一点,他还没睡,妻子劝道:“这样的天气,又这么晚了,兴许没病人来了,快睡吧”。 
  “魏医生,魏医生!”一个急促带着哭腔的男子声音,紧接着一阵“嘭嘭”地敲门声。魏登芹一个骨碌翻身爬起,连袜子也没穿,趿拉着鞋,扣着扣子就往外跑,妻子追到院外给他披上了大衣…… 
  常年的劳累,没黑没白的工作,使他身体积劳成疾,患了胃十二指肠溃疡。同事们劝他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他嘴上答应着,可一有病号,就把这劝说抛到了脑外,忙活起来就忘了吃喝,病犯了就吞几个药丸。他外出开会学习回来后,从来就没先进过家,总是先到病房里转一转,看一看,向病人问长问短。以身作则,以院为家,时刻想着病人,病人是他永远的牵挂,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救护车上,印在服药袋上,并且24小时不关机,方便群众联系。在他的带动下,医院很快形成了风正心齐的良好局面。
  天无绝人之路,再大的困难,只要依靠群众,齐心协力,就能渡过难关;医生为人治病收“红包”不道德,做领导以权谋私坏良心,这是魏登芹的肺腑之言。 
  2003年3月“非典”突然袭来之时,正是郭屯卫生院非常困难的时期。由于管理方式的落后和体制的羁绊,医院几乎陷入瘫痪状态,累积欠发职工18个月工资,并欠外债240余万元,多数人对医院发展前景失去了信心。面对这种状况,县卫生局及时充实加强了医院领导班子,聘任魏登芹为副院长,主持全院工作。 
  魏登芹是个办事讲原则、讲风格,既铁面无私,又人情味很浓的人。他一上任就拜访退下来的老领导,让他们指点迷津;走访“跳槽”人员,请他们回院工作;同科室骨干谈心、问计问策。
  魏登芹深知,要想使医院走出困境,管理是根本,经营是关键,服务是保证。他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考勤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守则》等一系列规定制度。为了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他深入到病房走访,到各科室检查。
  有一次,他发现放射科一医生私收了30元现金。那医生为了免受处罚,带着礼物到他家求情不成后。就扬言“谁给我过不去,我也让他过不好,老子不是好惹的”。面对求饶和威逼,他没放松原则。在次日召开的全院职工大会上进行了点名通报,并给予那位医生罚款200元、停薪三个月的处罚。
  严格的管理,规范的经营,凝聚了全院员工的心,使郭屯卫生院逐渐复活。可他仍不满足,一心想着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他鼓励引导全院职工,多方筹资购置了全自动生化仪、彩色B超机、心电图机等先进设备。为了“新农合”的规范化运作,医院购买了微机、打印机、复印机,全院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争取扶贫项目,盖起了两座病房楼自筹资金50万元为病房楼通了暖气,硬化并绿化了地面,建造了水冲式厕所,并对整个医院进行了粉刷装修。
  数年的时间发展,整个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就医环境大大改善,群众满意度也大大提高。该院各项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还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人民满意的卫生院”评选中,荣获全市第一名。
  强化社会监督,注重人性化管理,把党和政府的惠民阳光播撒到患者及其家庭是最大的和谐。这是魏登芹的治院格言。
  在医院管理中,魏登芹把制度建设同社会监督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效的监督途径。在他主持下,医院面向社会聘请了12名住郭屯镇的省、市、县人大代表、退休老干部、村民代表为医德医风监督员,制定了监督章程和被监督办法。每季度召开一次监督员例会,对监督员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批评,医院都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落实。  
  “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实现病有所医的重大惠民举措。为让利于民,医院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绝不能利用“新农合”为医院、为个人谋利益,确保每一分钱都恰当的用到病人身上。现在,郭屯医院住院的病人自费药品使用率不超过5%,同时,每月都对住院补偿情况进行公示,保证了“新农合”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落到实处。
  治院有方,医德高尚。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市爱国卫生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等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
  基层行医30载,德医双馨铸和谐。面对荣誉,魏登芹不骄不躁,而是一如既往,务实求真,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地奉献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