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侄媳照顾盲大伯40年
一有动静就起床照料,从没睡过囫囵觉
2015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志芬正在给大伯剪指甲。
     62岁的李志芬是德州乐陵大孙乡辛发李村的村民。42年前,20岁的她嫁给了丈夫李培松,从结婚的第一天起,她便跟着婆婆一起给丈夫的盲大伯送饭,自1975年起更是独自承担起照顾大伯的重担,这一照顾就是40年。
  文/片 本报记者 李榕
通讯员 王志

为大伯治病
曾花光家中积蓄

  7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乐陵市大孙乡辛发李村的李志芬家时,她正和老伴儿李培松扶着大伯李莲合到自家小院里的枣树下纳凉,短短的十几步路,挪了近5分钟。“眼睛看不见不敢走路,多亏了她的照顾,这么多年可真是累坏她了……”90岁的李莲合老人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吐露侄媳妇的好。
  42年前,李志芬嫁给了本村的李培松。李培松的父亲兄弟四人,父亲排行老四,大伯李莲合16岁时患眼疾失明,一生未娶,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本来一直由李志芬的公婆照料。从结婚起,李志芬便常跟着公婆去给大伯送饭。1975年的一天,李志芬在给大伯送饭时,看到大伯不慎摔伤,胳膊上满是血,她当即“自作主张”将大伯接回自己家,自此独自担当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1991年,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左侧肢体偏瘫,为给老人治病,李志芬前后花光了家里仅有的4000元积蓄,让这个原本清贫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人都有老的时候,就想让他好好安度晚年。”李志芬说起照顾老人的理由,纯粹而又简单。
喂老人吃一顿饭
得花一个小时

  照顾大伯甚至让李志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物钟。李志芬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先去地里干点零碎活,7点返回家中做早饭,7点半准时给老人喂饭,吃完早饭,为老人洗漱完毕再收拾家务、陪老人唠嗑。中午再准时做饭,继续招呼老人吃饭。平日里,还要给大伯换衣服、被褥,洗脚、擦身体。
  李志芬家有两间正房,一间偏房,屋内只有几件过时的老家具。多年来,一家五口人就挤在老房子里,家庭收入全仰仗丈夫李培松每月千余元的工资和三亩田地。最初,大伯住在偏房,后来考虑到大伯起夜困难、活动不方便,夫妻俩索性将大伯搬到自己屋同住,晚上听到老人有动静,就能立马起床给老人倒水、翻身。按理说,男女有别,这样照顾大伯多少有点难为情。但仔细一想,自己是大伯的侄媳妇,算是半个女儿,心里就坦然了。
  由于大伯咀嚼功能减退,李志芬三十多年来每顿饭菜必须打碎煮烂,再一勺一勺帮其喂食,一顿饭往往要喂近一个小时。一天三餐要定点定量,还要注意营养搭配,为此,她还给老人精心制定了食谱。由于大伯眼睛看不见,且半身不遂,每次去厕所,李志芬都要在后面紧紧拽着他,不足50公斤的小身躯硬是撑着80多斤重的大伯不让其跌倒。“40年了,我们就没有一觉睡到天亮过。”李志芬说。
孝心40年如一日
给儿女上生动一课

  62岁,本是安享晚年的年龄,但家庭的重担使李志芬一刻也不得清闲。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李志芬照顾大伯也越来越觉得吃力。李志芬说,她也有抱怨,她也想歇歇,可照顾老人是做人的本分。“大伯没有老婆孩子,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他最亲的人,必须好好照顾他。”李志芬说这话时,语气无比笃定。
  在李志芬的一双儿女的眼里,母亲是一个目不识丁、不善言辞的农家妇女,更讲不出惊天动地的大道理,但她用40年的时间给他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即便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家人都把照顾大爷爷放在第一位。”李志芬的儿子说,在孩子们心里,大爷爷就跟自己的亲爷爷一样,时常会嘘寒问暖,帮着母亲给大爷爷搓澡、洗衣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