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猝死,两过路医生出手抢救
抢救持续40多分钟,患者一度恢复自主呼吸
2015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孔雨童
通讯员 成修 秀玲 培波

  7月1日傍晚,烟台惠安小区内一名看车库的73岁老人突发心源性猝死,先后路过此地的两名医生加入抢救,他们与赶来的急救大夫轮流对老人进行了40多分钟的心脏按压,期间老人一度恢复自主呼吸。但遗憾的是,因为病情过重,老人当晚去世。
  虽然结果令人遗憾,但其后的故事却令人感动不已。
  抢救老人的现场。图中左一为姜鹏飞,中间为柳海滨。 (市民供图)
看到救护车,第一反应“过去救人”
医生的遗憾,家属“后来”的感激
  “晚上6点左右,当时我正和妻子外出买菜,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就想过去看看。”烟台山医院南院急诊科主任柳海滨告诉记者,他赶到事发现场时,只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趴在桌子上,口鼻中有血,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止。
  周围邻居介绍,当天下午5点多,老人正和另外一名老人下象棋,突然栽倒。这一突发情况把另外一位老人吓蒙了,几分钟后,附近的邻居发现才拨打了120。
  柳海滨迅速加入到抢救行列。毓璜顶医院眼科大夫姜鹏飞也路过此处,看到救护车和车库门前围着的人群,他第一反应同样是“过去救人”。
  姜鹏飞、柳海滨和烟台山医院医生卢世涛一起轮流给老人进行心肺复苏。车库的闷热、用力的按压加上紧张的气氛,三位医生大汗淋漓。此前刚刚病愈的柳海滨更是衣裤全部湿透,眼镜因为脸上的汗水戴不住干脆扔到了一边。
  在这场持续40多分钟的现场抢救中,老人奇迹般出现了2次自主呼吸和心跳,人群中甚至有人开始欢呼。随后,柳海滨还跟着救护车一起回到烟台山医院南院,继续对老人进行抢救。
  当天晚上,事情已过去近2个小时,回到家中的姜鹏飞依旧没放下这件事。他给小区里一位认识的朋友打了电话,得知老人最终没有抢救过来,已经走了。
  姜鹏飞发了一条微信:心情有些低落,不是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回报。医生毕竟只是人,不是神。
  因为下午抢救时,不了解医疗知识的老人家属一直在质问为何不马上送到医院抢救,情绪非常激动,姜鹏飞又给柳海滨打电话询问情况。电话那端柳海滨告诉他,家属已经慢慢接受了,“没办法,急救就是这样,有时候尽力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理解……”
  6日,记者采访柳海滨时,他一再说的是遗憾。“差一点就能扳回来了,我那天身体比较虚弱,平时我一个人按压1个小时都没问题。如果你们写稿子,一定多呼吁市民学点急救知识。”
  姜鹏飞关于抢救的这条微信得到了朋友圈里100多人点赞和评论,里面很多是他以前的病人。7日下午,柳海滨也接到老人家属的电话,对方对他和两位抢救的医生表示感谢,并表示要找到媒体刊发感谢信。柳海滨婉拒了老人的家属,但记者能听出这位急救主任的欣慰:“我,挺感动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