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常态形成“聊城模式”
2015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化生态社会学者刘建华首先从现在中国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谈起。这对聊城旅游发展特别重要,指明了聊城旅游发展方向,就要求我们摈弃原有经济大发展形式下的旅游规划语境和方式,聊城要做出自己的小城特色。
  刘建华分析,聊城旅游优势存在三大“两难”:位于地理中心,但不在常规旅游动线;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相对突出优势;旅游项目众多,但缺乏要素优化组合。  针对这些情况,聊城旅游发展要做到三个平衡:硬件建设与软件创新;形象建设与产品开发;重大项目与微小。他认为,聊城旅游格局要以中心城市、城乡网络、运河水系为主导,突破常规,做“全线、全民、全社会、全产业、全天候”五全旅游。 
  比如,让运河行船,再现真正的运河生活方式;将聊城历史文化故事融入百姓家中,形成万户聊城人家,活化文化遗产;建设五千公里乡村走廊,沿途设置密集的停车港,乘车地即景观地,停车就有服务,有服务就有消费,有消费的地方就有绿色农产品售卖,有售卖就有就业,5000公里的乡村走廊,可以有5000处景观的旅游驿站,至少万人就业。大区小镇的观念,景区承担社会功能。       (本报记者 杨淑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