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侍奉瘫父,渠家孝老留美名
5兄妹用坚持与孝心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爱与感动
2015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徐文君 通讯员 宋执玉 张藩菊
  1982年,因为父亲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渠家5个子女的生活轨迹。照顾因意外而瘫痪的父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期间经历过受骗、病情加重等困难,但老人的五个子女用自己的孝心为老人铺就了一条生命之路,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如今32年过去了,经过渠家5个子女精心的照料,老人的身体并没有大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衣服干净整洁,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患病多年的病人。
  照顾父亲渠远延迟儿子婚期
  52岁的渠远有一个特别的“家”,这个“家”安在胜利医院的康复病房内,每天的“客人”是查房的医生。7月1日,记者来到胜利医院见到了这个特殊的“家”。渠远正在给躺在床上的父亲喂水。“父亲现在的智力就像五六个月的婴儿,如果照顾他的人换了他会闹。”渠远用奶瓶给老人调好水温,喂水,老人的嗓子里发出嘶嘶的声音,老人喝一口,渠远立即放下奶瓶,拍拍父亲的后背,如照顾婴儿一般。“我接上大姐的班已经快4年了,父亲早已经习惯了我和妻子在身边照顾他。大姐渠霞毕竟已经60多岁了,我就接她的班来照顾父亲。也该让大姐歇歇,她已经照顾父亲11年了,但那时父亲已经熟悉了大姐在身边,我的到来让他十分不适应,他白天晚上不睡觉,哭闹,整整20多天后才适应。”
  渠远20岁时技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姐、二姐都在外地工作,哥哥在进修,妹妹尚小。渠远做出了艰难的选择,离开教师岗位主动到车间干起了车工,为的是能挤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父亲。
  在最初的10多年,为了给父亲治病,渠家5个子女与母亲在全国四处奔波,只要听说能治疑难杂症的医院,不管多远都要带着父亲过去。“最远跑到了贵州,但是病情还是没有得到好转,家里的积蓄就已花光,还欠下了许多债。”渠远说。
  “我嫁给他之前,他们家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但第一次到他们家还是把我吓了一跳,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简单纯朴的胡斌还是嫁给了他眼中耿直、善良的渠远。
  “我怀孕的时候,渠远还骑着摩托车带着我不断奔波在自己家与公公家,差一点就没有保住孩子。”如今胡斌回忆起往事仍感慨道,“为了照顾公公,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休过周末,就算是孩子出生后,也很少得到应有的照顾。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公公摔伤了,渠远听到后立马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孩子往家里赶,因为着急一个急转弯将我和孩子甩了出去,重重地落在了地上,但那时也没顾得上喊疼,一心只想着赶紧去看看公公的病情。”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渠家5个子女也逐渐接受了现实,不管老父亲的未来是什么结果,都有心理准备,就是不离不弃到终老。如今,渠远夫妇两人都已经退休,一年365天,无休止地照顾着生病的父亲,这同样也为儿子做了一个榜样。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到了结婚的年纪,但渠远与妻子却抽不出时间来为儿子张罗婚事,“现在哥哥姐姐年龄都大了,唯一的妹妹还在上班,父亲又适应了我的照顾,实在是没有时间为孩子的婚事操心。”渠远心中对孩子存有愧疚,儿子也理解渠远,只因为“孝心”在这个家庭已根深蒂固。
为照顾父亲儿女成了“护理专家”
  虽然老人瘫痪在床,但是他的左手和左脚稍微有点知觉,因为躺在床上难受,所以经常乱动。“有一次父亲趁我们没注意将身上的针拔掉了,出血严重,把我吓坏了。”胡斌提起此事还觉得后怕,为了避免同样的状况再次发生,渠远为父亲缝制了一个布袋,平时就套在父亲的左手上,一方面怕他拔针,另一方面也怕他抓伤自己。
  为了照顾父亲,渠远和他的兄弟姊妹们还制作了各种小工具。“父亲总是喜欢偏向一侧躺着,这样对他身体不好,每次帮他换个方向侧躺,都要用自制的‘固定器’顶着父亲的背怕他翻身。”渠远介绍,“怕父亲的左腿乱动踢了被子着凉,大哥自制了一个‘膝盖固定器’套在父亲膝盖上,里面还加了绒布,这样父亲也不会感到难受,晚上也不会将被子踢了。”渠远笑称,为了父亲,家人们都成了“发明家”。
  但瘫痪在床的人总会出现各种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老人因为代谢、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天疱疮的出现,并且大面积爆发,这让渠远夫妇感到问题十分棘手。“治疗天疱疮需要使用激素药物,但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咨询了医生后,我们决定先暂且缓一缓,没想到天疱疮的面积越来越大。”在与天疱疮“战斗”了近8个月后,渠远决定使用激素药物,“实在没有办法了,父亲凭自己好起来已经不可能,只能靠激素药物。”
  “毕竟是激素药物,我们也很担心副作用,所以一直为父亲减量,现在已经减少到服用一小片。”胡斌看见老人已经恢复得很好,脸上也有了笑容,“再苦再累,只要父亲的身体能好一点,我们就知足了。”今年上半年,老人的病恢复得很好,压力减少,渠远夫妻终于长吁了一口气。
  32年的时间,渠远从一个刚刚上班的毛头小伙到从油气集输总厂综合维修中心行管站站长的岗位上退下来。32年,渠远没有抱怨:“这都是当儿女应该做的,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给儿女们树立榜样。”
为照顾父亲大姐渠霞提前退休
  “我是接了姐姐的班,大姐对父亲的付出,对我们这些弟妹们的关爱让我感动、敬佩。”2002年,渠远的大姐渠霞为了能减轻母亲及弟妹们照顾父亲的压力,决定提前退休,从医生的岗位上走到了父亲的床前。
  “母亲的年龄大了,弟弟、妹妹又没有退休,来回奔波太辛苦,作为大姐,我理应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让弟妹们少分点心。”渠霞的决定得到了丈夫及孩子的支持,更得到了来自公婆的理解。渠霞作为一个医生,她认为没有哪个弟弟、妹妹会比自己更懂得陪护病人的知识。于是,她主动承担起了陪护父亲的重担,一干就是11个年头,她用医生的专业知识、女儿的细心,精心照料着父亲。
  长期照顾一位瘫痪老人不是常人能坚持的,“万一有个闪失,后悔都来不及了。”老人虽然没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渠霞能读懂老人的每一个微小的表情,老人也早已熟悉了女儿的脚步声。每到女儿过来时,他都会屏住呼吸,兴奋地等着女儿来给他翻身。因为每次女儿都会给他按摩,让他感到十分舒服,那是他最高兴的事。
  10多年来渠霞从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每个夜晚的凌晨1点到4点间,就要起来为父亲翻身。一日多餐,每餐都由家人一口一口喂老人,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渠霞的辛苦被其他兄弟姐妹看在眼里,他们于心不忍,提出想雇人来照顾老人,渠霞哭着极力阻止:“那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何其不易,辛苦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在这家庭里,付出成了一项最普通的事,没有人曾拒绝自己的一份责任,也没有因为照顾老人而闹出过矛盾,和谐友爱的5兄妹,用自己的孝心,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爱与感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