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八人有六人学唱京剧
京剧成了家庭成员的共同爱好,每逢周末全家都在公园唱上几段
2015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雪荣(右)与霍玉兰唱京剧。
  王雪荣(中)、程爱国(右)和二儿媳妇霍玉兰观看家庭唱京剧的录像。
   ◆痴迷京剧,不记得饭菜糊在锅里多少次
  王雪荣是一位年逾六旬的退休老教师,她和丈夫程爱国从小就爱听戏,时常抱着“戏匣子”学唱。参加工作这几年,哪里有戏场,总少不了她的身影。退休后,她听说市老年大学有个京剧班,作为“插班生”,开始有板有眼地学习京剧,迷得如痴如醉。原本患心梗,心脏安了四个支架,坐了半年轮椅的她,学唱京剧后,竟容光焕发。在她的感染下,她的儿子、儿媳还有小孙女都喜欢上了京剧。一家三代八个人有六个人都爱好京剧,每逢周末全家人必到公园里唱上几段。
  王雪荣今年已经66周岁,如今她一家三代八口人,竟有六个京剧票友,其中三位老生,三位青衣,可谓“票友之家”。曾在市直部门任职的丈夫程爱国,是滨州市京剧票友协会副主席,从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一直为票友们奔波着、忙活着。两位老人从小就听样板戏,改革开放后两人开始学习传统京剧。王雪荣说,开始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唱,但是对京剧的一些流派、分支、唱法等不是很清楚。为了系统学习,王雪荣在2012年成为了市老年大学京剧班的“插班生”,开始系统地学习京剧。
  “为了支持婆婆学习京剧,家里买了好多设备,像MP3、MP4、收音机等等不下10部学习用具。”二儿媳妇霍玉兰说。王雪荣告诉记者,平时遇到难学的句子,她就将词写下来,做饭、逛街、上厕所、甚至睡觉之前都能唱起来。为此,王雪荣常常糊锅,她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次了。丈夫程爱国告诉记者,有时候在楼道里就能闻到糊锅的味道,同时也能听到老伴唱京剧的声音。很多次,程爱国刚推门,王雪荣忽然就唱起来,刚开始还吓一跳,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一次,王雪荣炖豆腐,唱起戏来忘了看火,弄得干了锅,在慌乱中,她把锅掉在了地上,“哐啷”一声。此时,她丈夫正巧下班进门,听到响声,不由得心一惊,“哎呀呀,娘子,你一惊一乍,怎么样了?”王雪荣顺口应道:“公子,你不必惊慌,是我不慎,差点火烧连营啊!”一问一答,完完全全是地地道道的京剧味,随之夫妻俩相视而笑。
◆孙女学戏,大儿媳妇在一旁也学会了
  文/片 本报记者 谭正正
         王领娣
  在医院当大夫的大儿子程光,在滨城区卫生界小有名气,1999年举行“保安杯”大赛,一折《空城计》唱段,倾倒赛场,荣获优秀奖。程爱国说大儿子比他们夫妻俩唱得好,在参加比赛前特意向程爱国学习京剧。霍玉兰结婚后,受公婆的影响,也爱上了京剧,虽然学习才两年多,但是在单位组织的晚会上经常表演,在台下观看的王雪荣高兴地给儿媳鼓掌。
  最让王雪荣引以为傲的是她的孙女,7岁开始学习京剧,5个月的时间就参加了滨城区的春晚并获得了奖项。王雪荣说,没有人逼孙女去学习,是她自己喜爱,时不时拽着奶奶学戏。王雪荣的大儿媳妇李洁见到女儿喜欢京剧,就带着去她去京剧团拜师学戏,老师在屋内教孩子,她在外面跟着学,小女儿学了一身戏,她也“偷”了一身艺。“交了一份学费,学会了两个人。”王雪荣说。
  俩儿媳虽不是戏行的,可娶进门后,天天耳濡目染,渐渐着了迷,入了行,学会了不少段子。霍玉兰是个内向的人,但是学会京剧后,人变得开朗了,在人前也敢张开嘴来上一段。
◆老人过生日,每人一段京剧作为贺礼
  王雪荣因病心脏里有四个支架,坐了半年轮椅。在得病期间她的精神状态不好,京剧成了她的寄托,王雪荣说:“京剧就是我的一切,唱起京剧来,什么病不病的,全都好了。”
  在程爱国家里,逢年过节,家里有个啥事,兴味涌来,就打开录放机,置入专用磁带伴奏,全家人来上段京剧。除夕之夜全家人的“家庭春晚”就是京剧盛宴。国粹融入了他们家的生活,一旦有啥事,都少不了京腔京韵作烘托。在程爱国和王雪荣过生日时,家里的人就会聚在一起,每人一段京剧作为贺礼,这个习俗一直坚持了10多年。
  每天早上五点程爱国和老伴王雪荣就会到小区旁边的公园里唱京剧。霍玉兰告诉记者,平时除了两个老人大家都上班,但是一到周末,所有的人就会来到新滨公园,提上音响和设备,全家就唱起来。
  程爱国说,京剧成为家庭共同的爱好,这也让家里的氛围非常和谐,家庭成员从来都没有吵过架、拌过嘴,有时间都用来唱京剧了。”王雪荣和程爱国一致认为,京剧中的很多故事都很有教育意义。孩子们学习京剧的过程中,也是学习中国传统美德的过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