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老兵后人来潍寻亲为父圆梦
父亲为他取名“潘鲁潍”,希望永远不要忘记家乡
2015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潘鲁潍提供的照片,后排右一为潘鲁潍父亲。   本报记者 赵松刚 摄
     4日,来自台湾的同胞潘鲁潍受父亲潘德山(或三)的临终嘱托,来到潍坊寻找曾生活在老潍县的亲人。曾作为国民党军官的潘德山(或三)于1949年去台湾,1986年去世,临终前嘱咐年少的潘鲁潍一定要找到老家的亲人。潘鲁潍说,父亲为其取名“鲁潍”,是希望他永远不要忘记家乡。

本报记者 赵松刚     
  名字含义是记住家乡
  46岁的潘鲁潍住在台湾高雄,8月4日,他乘坐飞机转乘火车来到潍坊,入住潍坊一家宾馆。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山东,为了寻找老家的亲人。
  潘鲁潍这个名字,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鲁是山东的意思,潍是潍坊的意思,父亲是希望我记住家乡,有一天能够回家,找到老家的亲人和他们团聚。”潘鲁潍说,他还有一个妹妹取名潘鲁霞,意思是指“家乡的晚霞”。
  潘鲁潍的父亲去世于1986年。“这次来潍坊,就是希望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能够圆了父亲的团圆梦。”潘鲁潍说,因为掌握的信息有限,找到亲人并不容易。
在台湾思念家乡
  潘鲁潍说,父亲本名潘德山(或三),1922年生于潍县城,在家中排行老三,潘德山(或三)的父亲名叫潘竹坡。潘德山(或三)参加国民党军队,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在抗战中多次受伤,1949年从青岛赴台湾。“在去台湾以前,他有妻儿,儿子大概两三岁,到现在应该70岁左右。”潘鲁潍说,父亲去台湾以后改名潘勤俭,因此此前的用名是“德山”还是“德三”无法确定。
  潘德山(或三)到台湾后不久退役,又与当地的原著居民高山族女子结婚,就是潘鲁潍的母亲。“父亲在台湾的生活并不容易,摆地摊做小生意维持生计,平时沉默寡言。”在潘鲁潍的印象中,父亲在台湾整天有心事,极少提起过去那些悲伤的故事。
  “他最爱吃的是榨菜,平时喝喝小酒,也会抽烟。”而有关家乡的一些记忆则少有提起,潘鲁潍只记得父亲曾经提及潘德宝或者潘宝德,“也许这是他在老家的兄弟或者其他亲人。”潘鲁潍说,父亲的第一任妻子是潍县城的一个地主家女儿,所以父亲的亲人应该住在潍城老城,也就是现在的潍城区。
希望能够找到亲人
  1986年,当时台湾与大陆还没有允许老兵回乡探亲,而就在这一年,潘鲁潍的父亲去世,在去世前身患重病,难以提笔,但依旧艰难地留下了家乡的地址。“那时留下的纸条上的地址我已经无法记清楚,随后搬家五六次,这张纸条也丢失了,再也无法考证具体的地址。”潘鲁潍非常遗憾地说。丢失了老家的具体地址,给潘鲁潍此次寻亲带来很大困难。
  这次来潍坊,潘鲁潍带着一张父亲到台湾时拍摄的照片,照片前排的两个小孩是潘鲁潍和自己的一个哥哥,后排右侧是自己的父亲,左侧是父亲的一个战友。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台湾同胞潘鲁潍寻亲的事情,在网上也引发关注,许多网友帮助潘鲁潍寻找亲人。潘鲁潍将在潍坊寻亲至8月11日,他希望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
  6日中午,接受完采访的潘鲁潍去老潍县城所在的潍城区,打听父亲可能居住的地方,“父亲曾经提过中山路,它位于老潍县城附近,我觉得父亲的亲人一定还住在老城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