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累了,老人会坐下来打量四周,想让花园的布局更艺术。
辛勤地打理小花园,老人乐在其中。
杨秀英年纪大了,修剪树枝非常吃力,现在邻里们时常伸出援手。
花园里的池塘有水生植物、假山和自由游弋的鲤鱼。
花园里的鲜花吸引了行人驻足拍照,人们在这里得到了乐趣。
生活的担子并不轻松,但老人的心态很好,十分乐观。
平日里,杨秀英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
文/片 本报记者 杨广帅
走进市南区泰兴路5号院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花园,园内有200多种花木:玉兰、绣球花、蔷薇、月季、红枫……还有形态各异的假山、精雕细琢的石凳。不时有院内居民和行人到花园里游览拍照。
这个花园是八旬老人杨秀英一手打造的。
上世纪80年代,杨秀英和家人已在泰兴路5号居住,由于得了脑血栓,她瘫痪在床生活难以自理。过了几年,身体稍有好转,杨秀英看到楼院里常有人乱扔垃圾,导致环境脏乱不堪,她就念叨要到院里打扫一下。她的大儿子朱建斌当时在中山公园工作,为了帮助母亲康复,就有了造花园的想法。
随后,杨秀英一家人就开始着手准备:儿子买来小推车、丈夫买来水泥沙土等。花园里的每一个土坑都是杨秀英亲手挖的,她甚至挖了一个两米多长的小池塘以丰富花园的景色。1992年左右,杨秀英的花园基本成型,前前后后花了3万多元,除了看病的钱,一家人的积蓄都投入在了花园里。“后来没钱了,看旁边有修路的,我们就去借半袋沙,还有朋友专门从李村送来了水泥。”帮助杨秀英造花园的人很多,这也让她坚定了把花园向所有人开放的想法,希望人们走过她的花园时,可以坐下来歇歇脚、赏赏花。
10年前,丈夫去世;5年前,大儿子因病瘫痪;如今,杨秀英年事已高、行走不便。但除了料理日常家务和照料儿子外,她每天要花费3个多小时,到花园里浇花除草,保证园子的整洁美观。在老人心中,这个小花园已经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周边的邻居们对她二十多年的坚持非常理解,空闲时也会帮她扫地浇花,社区里的两名治安员也常来帮她修剪树枝。“杨老太太二十年如一日为别人付出,这种精神值得点赞,希望有能力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她,将她的正能量传递下去。”八大湖街道泰州路社区主任王英姿说,杨秀英的条件符合办理残疾人养老,社区曾多次劝说她,想帮她住到养老院,但老人拒绝了,“为了能照料花园,她选择留在家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