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绘山河 正道沧桑
2015年09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方红 1991年 200x400cm
刘宝纯诗书画作品国博展出,各界观众反响热烈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联合主办,山东美术馆、山东画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正道沧桑——刘宝纯诗书画全国巡展”于9月26日——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一经亮相,即吸引了大量观众,反响热烈,开展当天即吸引5万观众到场,截至目前,参观总人数更高达20万。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美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徐向红等文化界领导;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覃志刚等老领导先后参观展览,与刘宝纯先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对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更对刘宝纯高度赞扬,表达他对讴歌家乡雄山阔水的艺术家的崇高敬意。
  刘宝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新山水画一派延续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次展览是对刘宝纯创作思想与艺术人生的集中展示,包括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的诗书画作品百余幅,其中,一丈八尺(600×248cm)的巨幅国画就达8幅之多。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深入多彩生活,描绘山河巨变,塑造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曾经在全国画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刘宝纯1932年生于山东荣成,幼时寒苦、强自砥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踏入艺坛,他用十年苦功,临摹大量古代名画,悉心研究各派的笔墨技法,如饥似渴的向优秀的传统艺术汲取营养。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刘宝纯游历大江南北,多次登泰岱、临沧海、逆九曲黄河而上,沿万里长江而下;又遍游齐鲁、三秦和巴蜀等地的名山大川,双脚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本次展览展出的《穿山引水》、《塘沽船闸》、《展宽河道》、《开赴新工地》、《海河之春》、《塘沽新港》等“三河”组画即是他身体力行“深入生活”画真山水的重要成果。
  刘宝纯在黄河流域跋山涉水过程中,沿途写生创作山水画百余幅,在直接面对真山真水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全新的山水画表现方法和创作形式,为山水画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精神和生命活力。写生归来之后,所创作《黄河组画》让全国山水画坛为之耳目一新;1971年黄河系列作品《花园口电灌站》,再次参加全国美展,引起了世人瞩目。此后,刘宝纯分别于1972年、1976年完成了海河、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写生创作。这些以三大河流治理成果与景观为题材的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普遍关注。他的山水画也弥补了中国山水画史上对于泰山、黄河表现的缺失,并通过传统笔墨与现实山水的有机整合,形成了具有中原人文精神的齐鲁山水风貌,无疑是现代齐鲁山水画风的开拓者。
  刘宝纯始终坚持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艺术观念,他认为:书法是画之风骨,诗词是画之灵魂,书法诗词是画之两翼。他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又以他多年的临摹与写生经验,对自然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对大自然的重新发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开拓,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意境的新山水画作品,形成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图式的转型。
  刘宝纯先生年已83岁,这位出身自山东半岛最东端小渔村的艺术家,回溯自己走过的艺术路程,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是他常提及的关键词。泰山、苍松、大海是他的艺术符号,也是他的人格镜像,象征了他坚若磐石、毅若苍松的高尚品质。而李可染先生曾为宝纯先生题写的“正道沧桑”,正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刘宝纯的艺术人生。     (东野升珍)
  ◤刘宝纯先生与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右一)观看展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