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中,他拖出燃烧的煤气罐
社区民警王长伟扎根基层16载,默默奉献光与热
2015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区民警王长伟已经成为居民中一员。
     本报记者 姬生辉 岳茵茵
本报通讯员 万艾东 刘峰 徐梅花 

  38岁的社区民警王长伟已在基层警务的岗位默默奉献了16个年头。因曾在燃烧的房屋内抱出喷着火苗的煤气罐,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抱火哥”。

临危不惧,被称“抱火哥”
  “王警官你快来啊!我们家二愣喝完酒又闹事了……”这个电话是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办事处晏村的二愣媳妇打来的。2014年5月11日13时,王因派出所值班民警王长伟接到报警后,立即带领协勤队员到达现场。此时,汤某某家的西屋内正有浓烟冒出,且大门反锁。经了解得知,其丈夫汤二愣因家庭琐事窜至其大哥汤某某家中滋事。 
  王长伟了解情况后,从汤某某邻居家房顶进入院内。此时,汤二愣正在汤某某家堂屋内,屋门被其用桌椅堵上无法进入。王长伟一边劝导汤二愣,一边找机会随时强攻。突然,汤二愣点燃了堂屋内堆放的被子,并将煤气罐打开推到着火的火堆内,煤气罐瞬间被引燃,火焰喷出罐体外。万一煤气罐发生爆炸,后果不堪想象,且周边围观群众较多,又是居民区。他果断将房门踹开,强行将其抬到安全区域。
  此时,燃烧的煤气罐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王长伟咬咬牙再次返回了火光冲天的屋内,拖起着火的煤气罐就往外跑,在一处空地处,用湿衣服将煤气罐喷出的火焰扑灭。而他事后才发现裤子破了,头发被烧焦了。通过这件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抱火哥”。 

以情换心,练就“百家通”
  “看到穿警服的,就以为要来抓人,百姓看到民警总是顾虑重重。”忆及十几年前首次进村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时的场景,王长伟记忆犹新。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暗下决心,要以情换心、以心交心,让百姓视他如亲人。
  今年5月的一天,王长伟接到辖区村民张庆军的电话,对方称自己家进了小偷。他随即迅速赶到现场,了解到张庆军媳妇的包被偷了,里面有7000多元货款。“追出来时看见小偷了,应该没跑远,就在村里”。根据对方提供的线索,他立即安排队员在全村内搜查。他正思考着全村20多个胡同该怎样搜查时,对面站出十几个小伙说:“王警官,我们就是你的队员,你安排吧,我们帮忙搜查”。他随即简单布置了搜查方案。在群众的配合下,躲藏在一个胡同角落的嫌疑人被抓获。当场在其身上搜出被盗的7000多元钱。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王长伟接触最多的就是邻里矛盾、家庭纠纷。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最考验民警的智慧。王长伟研究不同案例,总结经验,终于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调解方式,也着实取得不错的效果。 
  今年夏天,官庄村民徐阿姨报警说被人打了。到达现场后,王长伟发现徐阿姨满身泥水,脸上有轻微抓伤,并称头疼。经了解,徐阿姨在村内干保洁员,不知谁将黄瓜秧扔在路上,于是她嘟囔着骂了几句。后来,该村的吕大哥听邻居说徐阿姨骂他,便气势汹汹地跑到徐阿姨家理论。三句话没说好,双方抓扯在一起,徐阿姨被吕大哥推倒在地,后被邻居劝开。这时,徐阿姨儿子得知母亲被打后就要去吕大哥家拼命。王长伟急忙将他劝下。随后,王长伟分别对两家进行安抚,一起隐患被成功化解。
  多年的工作中,王长伟以村居、企业为重点制订了详细的走访计划,建立了专门的活动记录本,认真开展走访活动。“腿勤多走,手勤多记,脑勤多想,耳勤多听”,王长伟在工作中摸索出“四勤四多”工作法。利用走访之机,他还绘制了辖区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户主、人数、发案及人员违法等情况,让人一目了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