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得晚,有三大后发优势
首任地铁办主任张文见证历史,希望地铁早日成网
2015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首任地铁办主任、地铁退休老员工张文。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在16日的地铁开通仪式上,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首任青岛地铁办主任、65岁的青岛地铁退休员工张文。作为青岛地铁建设的先驱,他在任期间,不光规划了“四线一环”的地铁线路,还建成了青岛的第一个地铁车站以及青岛地铁的一公里试验段。
  “今天见证了青岛地体3号线的开通,我很激动。作为青岛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成真了。”张文说,青岛地铁虽然起步早建设晚,但是拥有三大后发优势。首先,它规划更加合理。上世纪90年代青岛的地铁规划仅限于解决“南宿北工”的问题,并没有站在大青岛的交通框架上考虑。以前的规划最远从黄岛到城阳,现在青岛地铁11号线向北连接到即墨蓝色硅谷,地铁1号线跨海联通青岛南北,规划由原来的16公里已经延长至全程60公里,连接了青岛市内黄岛、市南、市北、李沧、城阳五区,串连了黄岛汽车站、薛家岛、团岛、火车站、青岛汽车总站、台东、海泊桥、青岛北站、汽车北站、流亭机场等枢纽地区。这一南北走向线路南起黄岛峨眉山路站,北止于城阳东郭庄,共设车站40座。这些线路规划,不仅连接了青黄两地,还能连接胶州、即墨、城阳,这样更利于青岛经济发展。
  建设技术更先进是第二个后发优势。以前青岛的地铁建设主要是靠人力机械施工,现在有了专门的隧道掘进机,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并且建设质量大幅提高。青岛地下多为花岗岩,施工难度大,这种掘进机施工法相比原来的爆破法进度快五到八倍,并且噪音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地铁开通晚还有车辆上的技术优势。张文说,他曾经率先参观并试乘了地铁车辆,发现现在的车辆很棒。“以前地铁车辆都是靠进口合资,车辆设备国产化我们也只能想想,但是现在我们采用中国中车的车辆,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并且车辆的各项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这在以前是我们根本不敢想的。”张文感慨道。
  受邀成为嘉宾见证地铁建设的历史,对张文来说还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告慰一位刚刚去世的老朋友,一位老地铁。“今年他曾说过,不知道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青岛地铁开通,没想到一语成谶,这位朋友不久就去世了。”张文说,提起这位朋友,他的心里满满都是遗憾。带着替朋友好好看看青岛地铁的想法,16日当天,他早早就从大学路的家中赶到了青岛北站,详细地了解站内的各种细节。
  作为二十年地铁历史的见证者,张文对青岛地铁的未来有着殷切的期待,他希望3号线能尽快全线通车,青岛的地铁早日成网,实现经济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本报记者 赵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