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七年,爱心帮他站起来
志愿者上门帮扶联系义诊,胶州一瘫痪居民迈出“第一步”
2015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16日讯(记者 刘震 通讯员 窦迎春) 瘫痪7年,孩子年幼,胶州市民刘治古一家全靠妻子每月1600多元的收入维持生计。多年来,胶州市高州路社区的志愿者每周坚持上门照顾刘治古,并联系医院为其义诊。日前,在众人的关心下,刘治古终于可以站起来了。
  16日上午,记者与胶州市中云街道高州路社区的志愿者一起来到了刘治古的家里,一进门,志愿者们就毫不认生地开始刷碗、扫地,帮助刘治古收拾屋子,消瘦的刘治古坐在沙发上连连挥手表示感谢。
  49岁的刘治古是胶州市铺集镇人,原本在一家工厂上班。2008年,因风湿突然加重,刘治古瘫痪,当时儿子还未上小学,全家人只能靠妻子每月1600元的工资生活。“我老婆从那以后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但是因为没文化也赚不了太多钱。”刘治古说,为了多赚钱,妻子白天基本不在家,一切家务都只能靠他坐着轮椅完成。
  听说了刘治古的遭遇,胶州市中云街道高州路社区的“小水滴”志愿者团队立即到刘治古家里进行走访。“虽然刘治古不是我们社区的户口,但是居住在我们社区。”高州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建慧说,从2009年开始,“小水滴”志愿者们就每周两次到刘治古家帮扶,除了做家务,还经常买点生活必需品,帮他理发、照顾孩子,在刘治古妻子白天上班的时候,将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今年5月,在志愿者和街道居委会的联系下,中云街道辖区内的胶州湾医院决定为刘治古义诊,经过长达半年的治疗,刘治古的病情有了显著好转。面对记者,刘治古拄着一根拐杖能够站起来了。“这几天天冷,我走不了多少,腿上还是疼。”刘治古说,前几天暖和的时候最多能走50多步,而且不需要拐杖。他的目标就是努力恢复将来能够生活自理,然后加入社区的志愿者团队来帮助和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刘治古拄着拐杖站了起来。 刘震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