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赏花节,除了看花没别的
业内人士:部分乡村游农家乐仍在低端水平
2016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不少农家乐饭店成为当地特色。本报记者 万兵 摄
   文/片 本报记者 万兵 实习生 杨姣
  前几天,市民孟女士一家人外出游玩,在一片农家乐密集的路段发现,不光菜品大致一样,就连农家乐的名字也大同小异。专家表示,同类产品集聚可以产生不错的规模效应,但同类不等于同质化,部分农家乐档次仍有待提高。

农家乐连起名都一样
  “李老大、李老二、李老三……这里开农家乐的村民都是一家子吗?”最近市民孟女士和家人去五峰山附近游玩,吃饭时被农家乐的名字逗乐了。不光名字差不多,几家饭店的内容也无外乎炖鸡、炖羊等农家菜。
  7日,记者探访发现,这些密集的农家乐位于五峰山附近,基本都是当地村民开的。村民利用自家的土地养土鸡、种菜,在庭院的树底下摆上桌椅,就算是办起了农家乐饭庄。
  而以自己的名字或排行命名饭店也成了当地特色,如老代饭店、文秀饭庄等。像孟女士看到的李老大、李老二、大当家、二当家等都是一家几个兄弟开饭店,于是在起名时形成了这种特点。
  家住长清的市民李先生说,这片农家乐在附近也算闻名,菜的口味都不错。“每次有亲戚朋友来济南玩,一定会带他们去灵岩寺或五峰山,回来路上顺便去那片吃炖鸡,平时也经常有人专门开着车过去尝个鲜。”李先生说。

赏花节除了看花啥都没有
  “乡村旅游同质化和同类产品集聚不一样。”旅游规划专家陈国忠表示。李家兄弟开的农家乐在当地形成一种特色,附近一些樱桃采摘园也形成了自己的规模,集聚效应反而能吸引客人。
  但这不意味着农家乐就应该家家都炖鸡、炖鱼。实际上,受个体商户经营理念影响,不少农家乐呈现出的是一窝蜂的散乱无序状态,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在同质化的水平徘徊。
  喜欢近郊游的市民李先生坦言,吃过的不少农家乐里,“菜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炸河虾、炸鱼、炖鸡、野菜”。在他看来,店和店之间没什么差别,而且多数只是吃饭而已,吃完饭就走,没什么可玩的。
  “十家饭庄九家都重样。”当问及和其他饭庄比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色菜时,某农家乐老板李先生说,菜基本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差别,价位也基本一致。
  “最近几年各地都在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呈现遍地开花趋势,但成规模、成品牌的比较少。”山东国信国旅董事长张晓国说,不少地方都在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发展乡村游,单纯采摘、吃炖鸡这种只能算是最低端的农家乐形式。
  比如不少赏花节,虽然有了百花争艳,但缺少相关配套。“有的地方说是桃花节、杏花节,但去了发现就只是看看花、拍拍照而已。”李先生说,今年清明小长假慕名去一处油菜花田赏花,但没想到因为年初冻灾、花开得并不旺,由于缺少更丰富的游玩内容,一时竟也找不到别的项目可玩。
  “办赏花节却只有花,这就是典型的乡村游初级阶段。”张晓国说,这需要下一步配套的完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