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师理应获得尊重
2016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帅

  又是一年清明时,近期各家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殡葬行业,虽角度各有不同,但大都涉及殡葬师的职业认同问题。职业歧视是一个尴尬的概念,在职业平等观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它仍存在于部分人的偏见意识中,不仅损害他人自尊,还让整个社会充满戾气。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殡葬师,如火化工、入殓师,他们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特别是火化工,常常要忍受火炉高温及电机噪音的侵扰,很多都患有干眼症、肝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他们24小时轮班,全年无休,工作压力大,转行不容易,一旦离开殡葬行业,要么因为技能单一无法胜任其他工作,要么因为职业经历没有单位愿意接收。 
  相较于恶劣的工作环境,殡葬师还要承受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他们是别人生命尽头的“摆渡人”,却一直不被社会所接受。在中国人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中,与死亡相关的人或事都是不吉利的象征,殡葬业是充满晦气的职业,人们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殡葬师,避之尚恐不及,更别说主动去靠近和接纳了。笔者看到,在多篇新闻报道中,不少殡葬师坦言,由于偏见,许多亲朋好友都避讳与他们交往,像别人家结婚、生子这样的喜事,他们为了避免尴尬,从来都是礼到人不到。亲朋中有做生意的,他们也是从不主动登门拜访,怕自己身上的“晦气”影响了人家的生意。更有甚者,除了父母,根本不会告诉任何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这些殡葬师长期面对逝者和生离死别的压抑场景,加上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甚至歧视,让他们变得自卑而压抑,人际关系高度封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有正常的交际圈,年轻人谈恋爱也不容易,基本都靠内部解决。他们就像生活在角落里的一群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不过,在笔者看来,殡葬行业就是三百六十行中的普通一行,殡葬师也是我们当中的普通一员。白天,他们穿上工作服,面对一位位逝者,尽心尽责完成分内工作;晚上,换上自己的衣服,走出殡仪馆,融入城市灯火,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殡葬师用责任心诠释着职业尊严,让逝者走得安详,让生者得到慰藉,他们理应获得尊重。当然,在目前社会环境下,要想人人都有如此意识还很难,这需要逐步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使人们正视生死,不再把死亡当做一件忌讳的事,从而真正摒弃职业歧视。同时还需要政府提高殡葬师的工作待遇,缓解他们的从业压力,帮他们获取自我职业认同感,假以时日,这些为逝者服务的高尚使者终会被全社会所尊重。
  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差别,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有益于民众生活,有助于社会发展,都值得大家点赞,这点毋庸置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