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政协召开的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传出消息,北京市多部门已初步联合制定了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拥堵费,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的经济手段。这笔钱从一方面讲,是用经济杠杆撬动驾车人避开热点路段,或者改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方法。另一方面,常规理解,拥堵费也将用于疏解交通拥堵。
不过,很多所谓的“常规堵点”实际上是日常交通中的“必经之路”。引导车辆规避堵点,也需要让车辆有路可选,无路可选的拥堵费与拦路收钱有何区别?从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拥堵的角度来看,拥堵费又可以被理解为让纳税人为糟糕的城市公共服务买单。
此外,拥堵费的另一目的是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驱使大家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但公共交通在高峰期的拥挤程度已然让上班族煎熬,继续增大拥挤强度,乘客的承受极限如何或者说车辆调度能力能否达到,需要有科学的解释。
公众对这一收费赋予“理解”的唯一理由,就是能够实现对拥堵的有效缓解。但从目前来看,有关方面并未给出有数据支撑的答案,收了拥堵费能减少多少车辆出行?道路上需要减少多少车才能明显缓解拥堵?提高的效率利益能超过拥堵费所增加的出行成本吗?
无论把“拥堵费”这一举措如何定位,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堵车是特大型城市的通病,汽车数量的增长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起飞,更证明了彼时的城市规划没能跟上突飞猛进的交通需求。城市规划中出现与预期的偏差,应尽快想办法缓解和纠正。拥堵费如果真的开征,市民不仅需要看到这笔钱用在何处,更要看到决策背后为城市规划的纠正还做出哪些治本之举。“历史遗留”是纠正的难点,不应是避开根治手段而只在收费上选来选去的“借口”。(摘编自新华网,作者黄博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