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九龙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清代,两江总督一职,差不多管着半个中国,辖区是中国财富、人文之重心,含江苏、江西、安徽诸地。此职又几乎是“全权”,集一切人权、物权、财权于一人,可谓权倾朝野。然而,这么一个站在权力巅峰的人,却没有丝毫的骄奢淫逸,同时严格约束家眷和后代,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今天我们了解曾国藩的家风,主要是通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生涯。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孕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一部家书中又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曾国藩家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他的家书句句妙语,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