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学生讲“非遗”
2016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一帆
  自从当了一名对外汉语老师,我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前段时间,我想跟留学生讲讲“非遗”。留学生们都在山东生活了一段时间,对这个传统文化大省有一些感性认识,我所授的班级留学生为汉语中级水平的,用我们的专业话来说,该阶段的学习者具备基本的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就与个人有关或常见的熟悉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交谈可以,但如果和他们谈潍坊风筝、薛城唢呐、高密剪纸、济南面塑、章丘黑陶、剪影等,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吗?我的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想起了近期热播的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在国内引起的关注度不小,撇开“下跪”等营销事件不谈,《百鸟朝凤》中反映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问题值得深思,我想,这正是一个使外国学生们了解和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传承的契机。在“非遗”文化专题课中,我先让学生们一起观看了《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对影片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唢呐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放映过程中,我一直观察着这些留学生的表情,当天鸣在师傅的坟前吹响那首《百鸟朝凤》时,影片也画上了句号。《百鸟朝凤》的名曲终了,学生们静默良久。这时,一位学生回头对我说:“老师,我流泪了。”
  我知道,这些留学生并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电影中的每一句话,里面带有中国乡土文化特征的婚丧嫁娶等风俗,对这些留学生来说更是陌生。不过,影片传递出的情怀与信念,却是真真实实感染到了他们。“看了这部影片,我非常感动,我感受到了天鸣的坚守与努力,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虽然新的东西很好,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美丽的传统文化。”“看电影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以前我不喜欢传统文化,觉得很老,但现在我决定要好好地欣赏和保护它。”这些外国留学生用并不华丽的汉语简单而真挚地书写着自己的感受。
  在中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认知兴趣,但来自不同国家的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而不同文化的交流说不准会碰撞出不一样的东西。有了这个想法后,为了让他们对接中外文化,加深他们的感悟,引起这些外国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保护的反思,我又安排他们制作PPT介绍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以及他们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采取的措施。接到这个题目后,学生们纷纷在网上搜罗各种资料,到了课堂上各抒己见,热烈地讨论着。
  韩国的留学生介绍了韩国的传统韩服、传统婚礼、四物游戏表演、跆拳道等,同时他们还介绍了韩国政府和民众如何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学生们说,将现代服饰与传统韩服相结合创新出的新型韩服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跟中国一样,现在大多数韩国年轻人也选择西式婚礼,但在西式婚礼结束后,新娘新郎仍要穿上传统韩服到新郎的父母家中行传统的拜婆礼,这个跟中国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的婚俗有点相像。而对四物游戏表演,为了吸引民众对这项古老游戏的兴趣,他们将其与现代西洋乐器相结合,与其他艺术形式合作创造出新的表演形式,以此提高人们对传统表演的兴趣。跆拳道逐渐走出国门,与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密不可分,在韩国,为了普及跆拳道,教育部门将跆拳道设为中小学体育课的课程之一,大众传播媒体为跆拳道进行大量宣传、推广工作等。
  日本的学生宫本实穗介绍了日本的文化保护政策及艺伎文化。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文化财即文化资财、文化财产),第一次将“无形文化财”(包括戏剧、音乐等艺术及技艺)作为保护对象。现在政府的文化保护措施主要有:对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选定;对一些文化遗产加以改进及限制;国家出资培养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并做记录、推动等。
  来自非洲肯尼亚的同学说:大部分肯尼亚人在节日时仍旧会选择穿传统服饰,并将现代服装与传统服饰相结合进行“混搭”,现在是年轻人的一种潮流。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时会选择传统服装,国家的领导人在出访别国或出席外交场合时都会选择佩戴传统饰品或穿传统服饰。同时他们也会将传统乐器、舞蹈与新的乐器和舞蹈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虽然他们的汉语并不流利,但他们表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接着我又为他们进行了一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讲座,介绍了中国相声、戏曲、泥塑、皮影戏、剪纸、杂技、茶艺等,教他们制作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老师,我们还想体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外国学生们显然不满足于此。于是,在大明湖畔、曲水亭街,我带领这些学生们参观了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潍坊风筝、鲁绣、高密剪纸、杨家埠木版年画、济南面塑、聂家庄泥塑、章丘黑陶、剪影对于他们不再只是图片和汉字,而是真正能近距离感受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品。我还邀请了专业的济南面塑和中国结的老师傅教他们制作面塑和中国结,看着师傅们用灵巧的双手变幻出的各种花样,学生们雀跃不已。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时,兴奋又激动地对我说,一定会将这些作品带回自己的国家,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向他们宣传中国文化和齐鲁文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