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进中考,成效看细则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省教育厅新发布的两个重要文件,以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为抓手,发挥考试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到教学活动如何开展,考试制度如何细化,让广大学生受益于中考新政的善意,考验各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智慧。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两个重磅文件,对艺术学科和体育学科提出新的要求。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具有初中学籍的在校学生都要参加艺术、体育两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以分数或等级呈现,计入中考成绩。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上述两个重要文件,以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为抓手,发挥考试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到教学活动如何开展,考试制度如何细化,让广大学生受益于中考新政的善意,考验各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智慧。
  两个文件的内容说得很清楚,此次中考改革的意图非常明确,形式上把两个学科纳入中考,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到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主要目标;而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则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两个文件都在开头显要位置点出目标,同时强调“考试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实际上就是对负责制定考试细则的各市教育部门提出要求,考试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制定或修改相关规则,要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评判标准。需要警惕考试从形式变成目的,防范本末倒置。
  从教育规律来看,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细看两个文件对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要求,前者强调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后者强调促进学生“养成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习惯”,说白了就是培养兴趣。而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一个新科目纳入考试,很容易在落地的过程中走样,催生出为考试而考试的现象,非但偏离了新政的初衷,给家长学生增添负担,还有可能因为疲于考试伤害到兴趣的培养。这是各市教育部门在制定细则时需要注意的。
  而具体到考试细则和评分标准,重点在于发挥“指挥棒”作用,以分数或等级体现成绩是手段而不是目标。就像人们常说的,只有走出去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先引导学生参与进去,他们才有可能感受到艺术和体育的魅力。换句话说,对于这两个学科的考试,可以提出基础性的达标要求,但并不一定非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两个文件分别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把“参与”纳入成绩,而不是单纯强调提高水平拿到高分。过分强调成绩等级,很可能诱导家长学生把精力财力用在课外辅导上,徒增负担。
  考虑到艺术和体育的特殊性,作为基础性的教育,也不宜过分强调成绩等级,否则很容易影响公平性。艺术和体育是两大门类,分别包含不同的项目,项目之间很难评价水平高低。80分的足球和100分的篮球,孰优孰劣?一等的钢琴和次等的唢呐,怎么区分?过分强调分数等级,就会诱导学生去学习那些更容易考高分的项目,又变成“应试”了。还有可能诱导学生家长动用“资源”,换取一个免考资格。这些可能性都是各市制定细则时需要考虑的。
  要想避免中考新政在执行中走形,各市在制定考试细则的过程中,不妨对照高考制度中的艺考。艺考制度推行了很多年,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尽管中考不同于高考,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总结经验,革除弊端,只有一个最终目的,那就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把我省推进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政策善意,转化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