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经济账要算准了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秋立

  16日,中央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大幕正式拉开。对于一系列新举措,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算了一笔账:“保守估计,可节约30%财政资金,乐观估计可节约50%财政资金”、“全国一年减少支出1500亿。”车改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在笔者看来,相关经济账的算法值得商榷。
  这个账其实很简单,由原来养几辆公车改为所有公务人员发补贴,大家不妨看看身边的单位部门。以一个200人左右的处级事业单位为例,现有10辆公车(不算少,一般达不到),每辆车年费用8万元左右,包括折旧(含更新车辆的费用)和司机费用(目前多数单位使用聘用制司机),共计80万元,往多里算100万元。车改之后,每人每月平均发放补贴700元,每人每年至少8000元,共需要160万元。假如保留两辆必要公车,费用16万元。原由公车承担的很多任务改为租车或打的,一年费用至少20万元。算下来190万至200万元。按照这种算法,如何能节约费用?当然,省级以上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多,公车可能多一些,但车改后也不至于大幅降低费用。要把事业单位都算上,平均下来,恐怕也没法省一半的钱。
  在经济账之外,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考量:是不是改了之后就可以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机制,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多花点钱也值得。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完全取消公车,一定级别仍然可享用。这还可能带来很多复杂的管理问题。现在就有人提意见称,职位越低的外出公务越多,补贴却越少,补贴标准不合理,车改后谁也不愿外出办公务。还有,公务人员发车补了,专业技术人员发不发,按什么发?所以,事关公车改革,绝不是一“补”治百病。
  事实上,八项规定颁布之后,公车管得已经很严格,老百姓有目共睹。其实在原有办法上,加以规范形成制度即可。比如,统一号牌颜色编号,明确单位标志,全民监督;比如,进一步明确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交通便利的外出活动不得用公车;比如,进一步严格车辆更换程序,25万公里以下不准换车。也可参照有些国家的办法,撤销领导专车,不许上下班接送,基本不配司机,公务车办公务时由公务人员自驾出行。
  归根结底,公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反浪费、节约财政资金,对于车改的经济账可得算仔细。有了精确的资金考量,才能为具体措施的出台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符合群众的期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