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胡絜青藏画集
2014年1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舒乙
  不管怎么说,在老舍先生和胡絜青夫人的名下,有了一批珍贵的字画和文物的收藏,怎么处理它们,怎么让它们更有作用,是个摆在后辈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商量,大致有以下四个方向:
  一是捐赠给国家,保存在有关单位,让它们能得到妥善的永久保护,也让它们能见天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能看见它们、欣赏它们、研究它们。这样的举动已经有过两次:一次是将胡絜青夫人本人的绘画精品八十余幅捐给了北京老舍纪念馆,将来待那里得以扩建之后,有可能专门辟出一座“胡絜青画廊”;另一次是将十六幅顶级的美术作品捐给了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保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这批画作的核心包括齐白石老人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凄迷灯火更宜秋》,齐老人按苏曼殊诗句绘作的“春、夏、秋、冬”四景以及傅抱石先生自己最珍爱的得意杰作《桐荫图》。之所以选择捐赠给中国作家协会,而非中国美术馆或国家博物馆,主要原因是这批美术作品是以文学诗句为内容,是一位作家点题而由美术家完成的,而存画者恰是一位作家。
  第二个方向是公开拍卖其中的一小部分,所得款项用在老舍事业上,捐给老舍文艺基金会,用来颁发老舍文学奖;捐给中国老舍研究会,用来召开老舍学术研讨会和出版研究专著;捐给五座老舍纪念馆(北京老舍纪念馆、青岛骆驼祥子纪念馆、重庆北碚四世同堂纪念馆、济南老舍纪念馆、济南老舍故居纪念馆),用于举办和开展各项与老舍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
  第三个方向是举办一次“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并在开幕式上举办字画的捐献仪式。此次活动计划于2015年春节期间在中国美术馆进行,为期一两个月,让广大观众能有机会目睹这批精彩的藏画,其中包括已捐出的部分书画精品,届时将借出一并展出,以期展现老舍、胡絜青藏画的全貌。
  第四个方向是正式出版《老舍、胡絜青藏画集》,计划分五卷出版,由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来操刀编辑,负责拍照、剪辑、图文编辑,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负责出版。第一卷是“老舍、胡絜青卷”,收有少量他们本人的书法和美术作品,有老舍先生的二十余篇关于美术的论述。第二卷是“齐白石卷”。第三卷是“古典卷”,这一卷自明代沈周起至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吴昌硕和黄宾虹止。第四卷是“当代卷”,包括的当代艺术家非常多,简言之,自郭沫若以下,包括林风眠、傅抱石在内,基本上要谁就有谁。老舍先生不幸辞世后,胡絜青先生又活了三十五年,至2001年5月21日去世。长期以来,她和她同代的艺术家们有着密切的交往,互有馈赠,收藏了一大批当代大家的作品,琳琅满目,格外可观。第五卷是“索引卷”。索引卷里除总目外,还有两个特别的清单目录,一个是遗失的老舍、胡絜青藏画清单目录,这里面颇有些重要书画是他们曾经拥有过的,但由于各式各样原因而丢失散落或被抄家劫走而未归还的,有必要尽可能一一记录在案以便备查;另一个是胡絜青先生的美术作品目录。胡先生一生作画当在两千幅以上,可惜目前仅有百余幅知道下落,其他则不知所终,很有必要将现在所能知道的一一列出,以供备查备寻。这个清单对胡絜青先生是个很好的纪念,这位杰出的当代女画家在她的两位伟大的老师——齐白石和于非庵——的培养下,在长达五十年的从艺生涯中终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在画菊、画松上有突出的造诣,形成了她那苍劲有力又兼具柔美的个人画风,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崇敬和爱戴,被称为德艺双馨的女艺术家。
  在《老舍、胡絜青藏画集》里,除了字画之外,还将他们收藏的重要的篆刻作品也收录了进来,将印章的正底面、边款和立体照片一一呈现出来,里面不乏名家的精彩之作。另外,还将砚台的拓片也放了进来,因为这几方砚台也都来历不凡,很有名堂。
  出版这个《藏画集》的目的是不让老舍、胡絜青收藏的字画单单储于密室、秘而不宣,而要将它们公之于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众可及的财富,可观、可读、可探、可研。这就使这批藏画走入了社会,而不单是个人的喜好,也就有可能拥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作用。这大概也是当初老舍先生和胡絜青夫人费尽心血收藏和保护这批宝贝的初衷吧,那就是要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让它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之傲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增强民族的自信,走向世界大同。
  (本文作者为老舍之子,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