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聚焦

A05版:广告

A06版:壹读·聚焦

A07版:壹读·关注

A08版:城建

A09版:财经

A10版:文娱·热点

A11版:文娱·热点

A12版:产经

A13版:身边

A14版:身边

A15版:动向·国际

A16版:乐动·欧足

B01版:今日济南

B02版:泉城事·假日行

B03版:最抢眼·零距离

B04版:齐鲁鉴赏

B05版:特刊

B06版:特刊

B07版:学堂

B08版:学堂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1版:太白湖·头版

HC02版:太白湖·看点

HC03版:太白湖·新城

HC04版:太白湖·家园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2020.9.29

K02版:新闻

K03版:新闻

K04版:新闻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Q01版:今日青岛·头版

Q02版:今日青岛·关注

Q03版:今日青岛·关注

Q04版:今日青岛·专题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体彩

R03版:今日日照·专版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R05版:今日日照·论丛

R06版:今日日照·资讯

R07版:今日日照·专版

R08版:今日日照·形象

S01版:今日泰山

S02版:今日泰山·城事

S04版:今日泰山·综合

S05版:今日泰山·专版

S08版:今日泰山·专版

T01版:特刊

T02版:特刊

T03版:特刊

T04版:特刊

T05版:特刊

T06版:特刊

T07版:特刊

T08版:特刊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关注

W05版:今日威海·城事

W06版:今日威海·教育

W07版:今日威海·城事

W08版:今日威海·关注

Z01版:今日枣庄

Z02版:镇街

Z03版:镇域

Z04版:教育

Z05版:镇域

Z06版:综合

Z07版:综合

Z08版:金融

Z09版:楼宇

Z10版:金融

Z11版:楼宇

Z12版:综合

考研没被录取,学信网上为啥有学籍

考生怀疑13年前被冒名顶替,涉事高校回应:是操作失误,不存在顶替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9日
  李亮查到的学籍信息
  信息标注着“取消学籍”
  考研没被录取,可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信网)上竟存在所报考学校的学籍。9月28日,山东泰安壹粉李亮(化名)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情报站反映,今年5月,他偶然发现学信网上存在一则学籍信息,显示的学校、专业,就是他13年前考研究生时所报的学校及专业。学籍信息还显示,他在学校待了3年,还有学号。而实际上,他当年虽考过这所学校的研究生,但并未被录取。这让李亮疑惑丛生:莫非13年前他考上了研究生?如果没被录取,学校为何会有自己的学籍?难道是被人顶替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国桐  
当事人: 报考在职研究生时,竟发现有研究生学籍
  今年5月,36岁的李亮准备报考在职研究生,然而在使用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注册学信网时,他发现河南大学曾给自己注册了研究生学籍。
  “我是在山东上的本科,2007年本科毕业,当时报考的是河南大学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李亮回忆,通过努力,他在研究生初试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之后,他按要求来到河南大学参加了复试。
  “我记得那年河南大学复试线是335分,我应该是压线进入的复试,当时在河南待了三天,复试成绩我记不清了,反正最后学校的录取名单里没有我。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今年竟然在学信网看到我在河南大学有硕士研究生学籍。”李亮告诉记者,在这则河南大学学籍信息中,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等就是他本人,而报考学校、专业等,也与他13年前报考的大学、专业等相同,甚至还有河南大学的学号。更蹊跷的是,学籍中显示入学日期为2007年9月1日,离校日期为2010年11月22日,学籍状态却为取消学籍。

河南大学: 未录取却有学籍,系操作失误
  李亮介绍,2007年,他报考的是河南大学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如果2007年9月1日入学,毕业时间恰好是2010年,“当时我未收到过录取通知书,偶然发现我有河南大学学籍后,我到人才交流中心查过我的档案记录,河南大学也未曾调档。”
  既然没被录取,那学校怎么会注册学籍?李亮先后向河南大学和河南省教育厅反映。
  “河南大学给我的回复是,当时参加复试的一共17人,而我当时初试和复试总成绩位列第17名,按差额复试的原则我没被录取,之所以出现我的学籍,是因为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李亮称,在向河南大学反映后,今年8月份,河南大学曾有4名工作人员找过他,双方见面进行了沟通,学校还给予了信访回复。
  根据李亮提供的盖有河南大学信访办公室公章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在李亮提出信访后,河南大学组成工作专班,通过查找档案和相关资料,询问时任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尽力还原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建立学籍等过程。
  经调查,2007年1月参加河南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共17人,根据初试和复试总成绩确定的拟录取名次中,李亮位列第17名,按差额复试原则无法录取,所以未向其发放录取通知书。
  河南大学表示,2007年处于全国高校学籍信息化初期,为避免误操作,学校对先期上报的数据信息进行注册,在随后的核对时如发现问题,再给予注销,被注销学籍的学生,学信网上显示的个人信息即为“注册学籍取消”,李亮从学信网上查到的信息,即这种情况。
  河南大学称,《河南大学法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收取档案名单》《河南大学颁发毕业研究生学位证书登记表(2010年)》等材料,均没出现李亮的名字,结合其他调查,确定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没有其他人顶替李亮的学籍在该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