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为了缓解养老给家庭带来的压力,老人外出打工赚钱在台湾很常见。 |
|
(上接B01版)
然而,私营企业员工却不像公职人员有那样丰厚的退休金。按照台湾当局解释,优待军公教(军人、公务员和教师)的原因是早些年军公教的收入不如民间。 养老金改革之前,军公教人士50岁左右就可退休,退休前,养老保险由被保险人自付35%,政府补贴65%。退休后,符合条件的军公教人士还可往银行存数百万元,每年领取高达18%的利息,加上退休金,每月实拿的钱,可能比在职军公教人士还高;终其一生,不少人申领的退休金可多达两三千万;而劳工阶层退休晚,退休后的收入或许还不到军公教的一半。 对此,台湾媒体算过一笔账:以劳工与公务员都工作30年、退休时薪水均为53340元新台币计算,劳工退休后只能月领2.5万元左右新台币,而公务员每月能领到将近6万元新台币,另外还有一笔一次领取的124万元新台币公保养老金,“由此不难看出劳工与公务员退休所得天壤之别的差异”。 王欣欣之前在旅行社工作,工作15年就退休了。“我在工作期间因为生小孩,原本想辞职,但因为满15年就可以领退休金,所以我还是做满了15年。”王欣欣说。 当时,按照规定,王欣欣工作15年,领到了金额大约为30个月工资收入的退休金。 “退休金肯定不够用。”王欣欣说,除了和丈夫一起养自己的家,她还要和妹妹负担年近七十的父母的生活开支,她还是会感到有压力。 由于今年刚满40岁,王欣欣之前在家带完孩子后又开始找工作,支付一些生活开销。她的父母也都还各自做自己的工作。 对于将来自己真正退休在家的时间表,王欣欣并没有计划,她说:“只要能不成为孩子的负担,原则上我是能够做到什么时候,就做到什么时候。” 王欣欣所说的退休金,在台湾称为劳保基金,保障对象是台湾私营企业职工。参保薪资从1万8千多元到4万3千多元新台币不等,2013年起按薪资的9%交纳费率,保费由企业主支付七成,职工支付二成,政府支付一成。 不过,无论是公职人员退休金,还是私营企业员工的劳保金,不改革都将走入“无底深渊”。根据台湾相关部门精算,按照改革前的养老金制度,台湾军人退休金将在2019年破产,劳保基金将在2027年破产,公务员退休金也将在2031年破产。 政治大学法学院院长郭明政称,台湾军公教退休金所得之高、退休年龄之低,举世少有。目前退休军公教超过50万人,每年当局支出已超过3000亿元,今后还会急剧上升,“如此沉重的负担,不只是退抚制度的破产问题,甚至将导致政府破产”。 台湾民众将养老问题矛头直指“公职人员养老体制”,因此台湾当局在改革养老问题上也首先向公职人员下手。当地政府解释说,这个改革方向无非是要保证台湾养老金的各个资金池能够细水长流,而不是竭泽而渔。 对此,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黄德北则认为,早期台湾的福利制度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制度”,近年来社会福利的公平、正义成为台湾社会的普遍追求。 政府购买 让养老服务入户 失能老人的主要活动空间在室内,一半以上老人跌倒都在家里,他们据此列出具体服务项目和时数清单,然后公开向社会招标,由委托接案的专业机构为老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根据台湾当地养老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台湾,社区居家养老比较普遍,大约占到七成。 祖籍武汉的杨惠珍老人,独自居住在台北民生社区。因为没有子嗣陪伴,老人平日里就在社区活动中心逛逛,大伙围着电视,七嘴八舌地评论电视连续剧的八卦剧情,有时候下下棋、打打麻将,或者票上一出戏。 “主要是打发时间,预防老年痴呆症,不过打麻将我可常是赢家哦……”杨惠珍骄傲地说。 11月4日,星期一,照例她要在家里等着地方长期照顾中心的工作人员到来,为她进行健康和经济评估。 临近吃中午饭的时候,地方长期照顾中心的工作人员小李和同事敲开了老人家的门。仔细问询后,小李发现杨惠珍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她提醒老人,“奶奶,您以后记得要每天和我们打电话报平安,我们也会定期回访,及时了解您的健康状况。” 最后,针对杨惠珍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小李一一记在了表格中:“马桶需要垫高,浴室需要加扶手,家里缺少防滑地砖……” “以往关怀老人的无障碍环境侧重在户外,比如电梯、坡道等,其实失能老人的主要活动空间在室内,一半以上老人跌倒都在家里,而不是在户外。”小李向杨惠珍介绍说,她会据此为杨惠珍老人列出一个具体服务项目和时数清单,然后公开向社会招标,由委托接案的专业机构为老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其实,除了争取政府部门的相关补贴外,我们更多是通过市场来实现服务老人的目的。”小李说,地方长期照顾中心通过向一些养老基金会汇报项目,获取相关资金,再通过公开招标,花钱让专业服务机构去服务老人。 除了到老人家中服务,在一些社区周围建立起来的老人安养护中心,不但硬件设备非常齐全,而且在心理上也把老人照顾得细致入微。 台北市兆如老人安养护中心主任蔡银女士告诉本报记者,为了照顾到老人牙齿肠胃,菜一般切得比较碎,煮得烂一些,对于一些特殊的老人,甚至要把菜搅碎成泥喂给老人吃。 像这样的养老机构,在台湾还有上千家遍布于城市中心位置。而且,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居住的护理之家也有近500家,民众可选择的养老方式便捷多元。 除了按月领取退休金,定期接受社区人员的照顾,杨惠珍老人还庆幸“物价没有飞涨”。 每天,杨惠珍老人喜欢外出买早餐。在小吃店,老人选了一碗豆浆,一个烧饼,一根油条。她付给店家新台币51元,折合人民币10.4元。老人说:“事实上,在台北市中心,50元新台币吃饱一顿饭并非难事。” “储蓄”养老 给自己留后路 “今天,我用心照顾有需要的老人,有一天当我需要人照顾时,同样会得到其他志工的温馨照顾。”
养老能不能储蓄?早在1998年,台北市卫生部门就开始推动“天使人力志工银行”,这是典型的时间银行模式,该银行以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中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涵盖换洗衣物、环境改善、陪同就医、餐饮服务等。 王欣欣就是志工银行的参与志工,2006年,她在人力志工银行注册,接受了12小时的训练后,开始到社区为一些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老年人服务。 “我只要积满300个小时,等我到65岁以后,我就可以提领被服务的时数了。”王欣欣说。当然,如果她不提领这些被服务的时数,也可以像财产转移一样,将自己的服务时数,换算成父母、孩子可以享受的被服务时数。 时间银行,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志愿者可将公益性的“服务时间”储存起来,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参与者登记个人的专长和才能,通过时间银行的信息平台,互相寻求和提供服务。作为一种非经济与非对价的公益交易,时间银行很快成为国际风行的志工互惠服务。 在高龄化、少子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台湾,家庭养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面对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强调志工互惠服务的“时间银行”,被当做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引入岛内。 在台湾,最早使用类似时间银行服务模式的机构是弘道老人文教基金会。他们早在30多年前,就借鉴日本经验,记录志工照顾老人的服务时数,以便这些志工年老时获得回馈或交换服务。 对于志工银行,台北市卫生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曾在媒体上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排除台湾会有75%的人口超过65岁,届时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可能有充裕资源照护老人。同时,因个人财务状况不同,不一定每人都能雇人照护。因此,通过志工银行,到老不需花钱就可获得照护。 数据显示,台湾目前加入志工银行人数约2600人,总计储存约4万小时爱心时数,已提领约4300多小时。 王欣欣说:“今天,我用心照顾有需要的老人,有一天当我需要人照顾时,同样会得到其他志工的温馨照顾。” (本报实习生 张冠楠 张菁菁对本文亦有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