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下乡的曲阜实验
2014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儒学讲师李学新在曲阜吴村镇峪西村给村民上课。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村民在听课。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在率先提出“有教无类”的孔子故里曲阜,一场新的儒学下乡运动正在推进。日前,曲阜确定10个村庄为试点推进“百姓儒学”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讲师是精通儒学经典的专家、教师、乡贤,学生则是千千万万的农民。
本报记者 姬生辉                       
近百村民只有五六人离场
  9日晚7点,曲阜吴村镇峪西村的小广场响起动感十足的舞曲。在这个远离城区的村落,这并不常见。村民三三两两地被吸引过来。
  “今天晚上,儒学专家来为大家讲课,村民们赶快到小广场集合。”村里的扩音喇叭传来村干部的吆喝。这一天,是峪西村首堂儒学课堂开讲的日子,来自曲阜市导游服务公司的资深导游李学新,将为村民们讲解孔子和他的儒学经典。
  7点40分,一片掌声过后,李学新正式登台开讲。近百名村民注视着这位城里来的儒学讲师。
  “首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孔子有个徒弟名字叫子贡,子贡习武出身,认为自己是全天下最厉害的人。”李学新接着说,为了展示自己的能耐,有一天,子贡头上插了两根野鸡毛,嘴里别着两个野猪牙,披着一张狗熊皮就去见孔子。“他这身装扮就是在向孔子示威啊!”听李学新如此一描述,台下已是一阵哄笑。
  李学新话锋一转说道:“对这样的人,孔子是怎么说的呢?他对子贡说,做事一定要沉着稳重,如果不改掉鲁莽自负的毛病,必定不得好死。”
  讲到孝敬老人时,李学新突然抛给听课的孩子们一个问题。“哪个小朋友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没人举手,我可要点名喽。”说着,李学新指了指站在第一排听课的9岁的李文超,“你来回答。”李文超想了十多秒,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果在他们生日那天送上祝福,他们一定非常感动。”李学新说,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关爱才是真正的孝。
  一个小时里,除了五六位村民离场外,绝大部分听众坚持到了最后,李学新松了一口气。

不能“站在云彩上”讲孔子
  自从被确定为下乡授课的儒学讲师后,这已是李学新第四次为村民讲课。不过,并不是每一堂课,李学新的听众都这么捧场。
  “我上第一堂课时,提前精心准备了一个月。9月下旬带着《快乐达人——孔子》的课件首次到尼山镇小烟村讲课,却遭遇了冷场。”李学新说,因讲授的内容中引用了很多论语经典内容,很多村民听不懂,讲到一半,原本50多名听众就走了一大半。
  “那时我才意识到,对游客讲解和对村民授课是不一样的,对村民绝对不能‘站在云彩上’讲孔子,要多用白话,少说‘之乎者也’。”在后来讲课时,李学新不再追求专业,而是多讲一些民风民俗,多说一些有关孔子的小故事。 
  同为乡村儒学讲师的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宋立林有同感。“第一次到农村上儒学课,我心里直打鼓,就怕把大家讲跑了。”他总结,为大学生讲课,更多突出“讲”,讲孔子思想和儒学经典论著,完全不用为学生们消化不了担心,但为广大村民上课,则要更多突出“说”,“说是什么,就是大白话,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
  李学新认为,村民像听评书一样听她讲儒学,是她认为最成功的授课效果。“前两次为村民上课,我带了一些文稿,甚至还准备了电子课件,现在想想,根本没必要。”
  “我讲一个小时,只要他们能记住一个故事或是一句话,能明白一个道理,那这堂课就成功了。”李学新说。

听众多是老人和孩子
  事实上,李学新的课是有一定效果的。
  峪西村的首堂儒学课结束后,9岁的李文超告诉记者,他记住了妈妈的生日。“明年我妈妈生日,我要亲手送一件生日礼物。”60岁的村民孔祥国也悟到了些生活小窍门。“老人和晚辈的小矛盾可能就是一句话的误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一些生活中的小疙瘩自然就解开了。”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来听课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孩子。“我们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常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一部分妇女是村里的常住人口,原本1300多人的村子,现在只剩下800多人。”峪西村村支部书记孔国一说。
  尽管是孔子故里,但这些老人和孩子,对孔子及他的思想,多数并不甚了解。“我知道他是个大圣人,在国内外都很有名。”59岁的陈芹笑着说。
  “孔子思想重孝道,老师讲的很多都是关于如何孝敬老人的,这一点很好,因为农村还存在儿女不孝的情况。”64岁的李士民是峪西小学的退休教师,算得上全场最有文化的听众了。 
  在这堂课上,17岁的邢枫是现场仅有的几名年轻人之一。她坦言,自己对儒学学习不多,也没太多兴趣。“都是很晦涩的古文,看完一句还要找注释,太麻烦了。”邢枫说,她更喜欢和同龄人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如何让年轻人爱听儒学
  如何让邢枫这样的年轻人接受,正是李学新们思索的问题,也吸引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农村是中国的基础,超过80%的都是农民,对农民进行道德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安白对曲阜的“百姓儒学”工程很赞同。他说,古代有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农村的道德教育主要依靠的是乡绅自治和以家族为单位的伦理普及。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广大农村的道德教育普及,已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进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安白认为,曲阜的儒学下乡实验远比通过标语口号和电视进行理论宣传的效果好。但是,一些细节问题仍需要解决,首先应通过调研了解广大农民对儒学的认知程度,不同年龄的群体对儒学经典有怎样的需求,“也就是因人施教、有的放矢”。 
  “把好脉后,下一步就是制定教学计划。”王安白说,曲阜市应为儒学讲师们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
  针对部分时评人员提出的曲阜“百姓儒学工程”“劳民伤财”、“大跃进”等观点,王安白并不赞同。“曲阜市通过这种方式,填补了农村道德教育的空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王安白说,曲阜应该把这一活动坚持下来,不能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他相信,如果能够切实将儒学进乡村活动做到实处,广大农民一定会受益匪浅。
全民儒学,曲阜的大工程
  显然,曲阜当地政府是希望在向全民推广儒学方面做出一些动静的。
  早在2012年8月,曲阜已依托675所彬彬有礼学校,对64万曲阜市民进行了儒学教育,截至今年7月底,已经完成了一次教育普及。
  “之所以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就是要让儒学经典教育不仅覆盖城市居民,而且还要向405个村庄延伸,让近50万农民也能接受儒家经典培训。”曲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岳耀方说,尽管目前曲阜市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下一步,他们会进行具体的细化和完善。
  据介绍,自从9月份官方发出招募“百姓儒学”志愿者讲师的公告后,当地已有80余人报名,加上此前彬彬有礼学校的上百位儒学讲师,讲师储备力量愈发充足。其中,不仅有曲师大孔子文化学院副教授宋立林这样的儒学专家,也有曲阜实小德育处主任孔为峰这样的普通教师。
  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孔国栋认为,曲阜市实行“百姓儒学工程”,通过乡村儒学课堂的方式向广大村民普及儒学知识,只是整个工程迈出的第一步。“只依靠课堂上的学习难免枯燥和单一,下一步我们将推出参与性强、趣味性足的活动,让村民在课堂外接受儒学。”孔国栋说。
  在曲阜的计划中,今年10月下旬将推出首届百姓儒学节,开展《论语》进万家、百姓朝圣、师生节、优秀家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系列活动。此外,曲阜还打算启动“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举荐“乡贤”,补充讲师力量
  “目前在10个乡村儒学试点村庄,我们主要依托高校教师和儒学专家学者,但从长远考虑,若要覆盖全市400多个村庄,师资力量还有待完备。”曲阜市宣传部副部长岳耀方说,儒学专家的授课虽然专业水平高,但有时候难免会出现理论性偏强、不贴近农民生活的问题。此外,志愿者讲师进村授课,也耗费不少人力和财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曲阜市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乡贤选师”的工作进度。“我们依托对儒家文化有了解的各乡村德高望重的村民、离退休教师和干部资源,通过村民的选举,在每个村庄推选一名乡贤教师。”岳耀方说,乡贤教师对所在村庄情况了解翔实,便于根据村庄特点进行针对性授课,在教学方式上也更接地气。同时,这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巨大的人力成本。
  如何保证这些“乡贤”能吃透儒学的精髓?岳耀方说,他们会邀请儒学专家学者对乡贤教师每月培训一次,随时了解村民的学习需求,并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指导。 
  为保证教育质量和课程的连续性,目前,曲阜市正在邀请专业力量制定教学大纲,使乡村儒学培训能够有纲可依、有法可循。同时,曲阜市正在编订便于农民学习的《论语教育手册》,18万册手册将尽快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手册内容将围绕什么是孝道、什么是好人、怎样做个彬彬有礼的人三大内容,以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和诠释。
本报记者 姬生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