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童卉欣
单位里为住房公积金如何缴纳分成明显的两派,48岁以上的“中老派”和48岁以下的“少壮派”。48岁往上的人群,都赞成以最高比例缴纳公积金,反正钱存进自己的账户里,单位还按同等的数额缴纳另一半,缴得越多,自己今后可以领取支配的钱越多,按制度,除非买房,这钱退休后才能支取,他们离退休不远了;48岁以下的人,正面临养孩子、买房子、过日子的现实问题,如果按最高数缴了公积金,每月拿到手的就几百块了,日子太紧巴,而他们离退休还有几十年,远水再甜也解不了近渴,所以他们要往低里缴。
领导给“少壮派”们“做工作”:60年代的人不容易,啥好事都没赶上,啥倒霉事都赶上了。就说老罗,十几岁该读书的时候,上山下乡了,没学到文化,回城后进厂当工人,后来赶上国企改制,买断下岗,好不容易进了咱单位,坐不了办公室,只能开车,后来公务员制度一严,逢进必考,转身份更甭想了,开了一辈子车,如今想过个宽裕点的晚年,这件事上,咱就多替他们考虑下。
“少壮派”不依——60年代的人不容易,咱们70年代的人就容易吗?高考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眼睛都读近视了,好容易熬到毕业,多少年都有的工作分配到我们这儿就没了。如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赶上首批计划生育对象,都是421家庭,老的小的全靠我们……
80年代的小伙子们挤进来诉苦:我们都该三十而立了,如今的姑娘现实着呢,没房没车免谈婚嫁,父母催逼压力山大,房租水电日日看涨,公积金再给多扣,剩的这点工资还不够请女朋友喝杯茶的……
一时间,每代人晾晒自己的“不幸”成了热门话题。
记得我在宗璞的书里读到一段话:常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旧书虽念得不懂,还知道些;西书了解不深,总也接触过。没有赶上裹小脚、穿耳朵;长达半尺的高跷似的高跟鞋还未兴起。精神尚不贫乏,肉体不受虐待,经历更是非凡。抗战那一段体会了人的最高贵的精神、信念与坚忍;“文革”那一段阅尽了人的狠毒与可悲。我们的生活很丰富……
你真的以为1928年出生的宗璞遇到的是黄金年代,那绝对是个误会。在抗战的艰难流离中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文革”中又经受了批斗带来的巨大羞辱和痛苦,她的很多同僚友人都不堪那场浩劫之苦,自杀身亡。作家面对乖舛的时代和命运,作出如许达观的解读,真的让人折服。
细思量,其实每个时代都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传神地描摹出了每个时代的面貌,所以狄氏的这段话才被奉为经典。
无所谓最好抑或最坏的时代、完全幸运或者万分不幸的一代,有的只是面对它时的万种姿态和心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