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名人发财的同春楼
2014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家正

  中国的菜系,无论是“八大菜系”还是“四大菜系”,都没有北京。有人说,“京菜”就是“鲁菜”,“鲁菜”取代了“京菜”。鲁菜在北京独步,又可细分为“济南帮”和“烟台帮”,“烟台帮”以善于烹调海鲜著称,著名的“八大名楼”大多是“鲁菜之乡”福山人在其中掌勺,餐饮名店已经非福山人莫属了。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是说“八大楼外又一楼”的“同春楼”的。这楼也很有点名气,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归国观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庆典,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连续两次国家级的大型宴会都是在这里举行。这种殊荣,八大名楼都要逊色一筹,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不在册的真名楼居然是——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只楚村民唐子华的祖辈联合本村10个年轻人,集资在北京前门南大街60号开设的。起初也是卖一些油爆猪肚、滑熘里脊、干烧丸子之类,并不起眼。
  这也难怪!他们创业之初环境十分“恶劣”,这“恶劣”在于名店名楼已经接踵并肩,名吃名肴已经林林总总。他们资金有限,创新品种形成自己的特色很难,力不从心。本来家乡临海,可高档海鲜如“奶油燕窝”备不起原料,抵挡海鲜又无法生猛,卖一些肉类又绝不是自己的特长,长此以往,怎么可能跻身于名楼之列呢?
  这时,从故乡烟台传来了有关饮食文化的轶闻,就是“李鸿章杂碎”居然风靡了宴席餐桌。这给了创业者巨大的启示——原来饮馔的发展与文化名人关系十分重大。名人动动筷子事关重大。
  他们找不到像李鸿章那样的朝廷鼎臣,就找“二流名人”,物色到一个潘祖荫。这潘祖荫当时地位不高,但却“直声震朝端”,先后弹劾了不少不称职的官员。可是他并不富裕,是著名的金文专家,有两个钱都买古董了。所以,虽是苏州的世家子弟却只能另寻美食,他用羊血羹来烹调鱼,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潘鱼”的吃法。同春楼别具慧眼,倾力结交,很给他面子。潘祖荫与张之洞、刘嘉海、李慈铭等知名学者有深交,常在同春楼宴请,同春楼就每宴必用“潘鱼”招待,以为“雅事”。当然,是赔本生意,但是同春楼视为“潜力股”。
  机会终于来了!先是清廷的外交鼎臣恭亲王获遣,接着是中兴名臣左宗棠遭贬。“下群臣议”时,潘祖荫来了呆气,“念重臣进退,关系安危,疏请转平用中、酌予转圜。”就是说,提出了“保护”的意见。不料反而得到了擢升,先授户部,继掌刑部,竟成了朝廷重臣。
  “潘鱼”也随着身价百倍了。在京师名声大震,被称为“一绝”。如果不吃“潘鱼”,这宴席就似乎“不够档次”,同春楼也跃入北京的著名酒楼,业务突飞猛进。
  1947年,孙辈唐子华任大掌柜,兼并了福兴楼。
  1984年,迁到了崇文区幸福大街36号,迄今仍是国家一级饭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