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绵薄之力凝成生的希望
2014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好心市民为小众望捐助一千元钱。     本报记者 刘腾腾 摄
     从不断更新微博转发信息的网友,到率车堵路为婴儿开路的出租车司机,从连夜抱男婴求医的志愿者,到开辟绿色通道救人的医护人员……一名仅11天大的男婴,为何能凝聚起众多好心人的能量,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赢回生的希望。
  对“小希望之家”的志愿者“娃娃”来说,抛下出生仅半年的儿子,连夜劝下几欲放弃希望的男婴父母,带着一个生命垂危的孩子赴外地求医,势必需要莫大的勇气。“我们都为人父母,没有人愿意放弃一个小生命。”
  消息很快在微博上传开,网友时刻关注着这场爱心接力,网友们在转发微博的同时,也在打听具体消息,关心“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出租车现在到哪里了”……收到消息的广播电台一路呼吁驾驶员们让行,为孩子救治赢得时间。
  说起14日上午率领浩浩荡荡的车队救援的一幕,即墨雷锋车队队长周佳龙仍然难掩激动,“我们每人心里都有正能量,一遇到救人的事儿,大家全都义无反顾。”周佳龙说,这已经不是车队第一次救人了。2009年,即墨有一位危重病人急需一种冷冻药物,得知消息后,周佳龙率领一百多辆车连夜从济南一路封路、闯红灯运回了这种救命药。在对小众望的救援中,所有队友们的表现一如既往地令周佳龙感动。“每个人到位后,都会通过对讲机实时播报自己所在位置的情况,对讲机里传来的都是‘已就位、待命、××路段畅通’等词汇。”而被挡住路的私家车主们在了解封路原因后,也都十分礼让,“有的车主特别配合,一听说为了救孩子,直说‘等一天我们也等’。”
  此时早已收到求助信息的警察也已疏导各路口的交通,在高速路口处等候多时的民警见到一路闯红灯、超速引路的出租车和载有患儿的救命车,“特许”他们一路以140迈的速度开进医院,医护人员提前在急诊室就位。不同城市、不同岗位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发挥自己的力量,虽然每个人的力量都很微小,但汇集到一起,就拧成一股绳,与死神展开一场拔河竞赛,将男婴从死亡线挽救回来。“两座城市的人团结起来就会众志成城,为孩子多争取一分生的希望。”周佳龙说。      本报记者 刘腾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