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婚纱照近来频出纠纷,省消协提醒消费者:
当心婚纱照拍前拍后两个价
2014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结婚拍套漂亮的婚纱照,本来是高高兴兴的事,然而许多消费者却在拍婚纱照时,遭遇商家的陷阱,多掏了钱还扫了兴。近日,省消协发布消费案例和消费提醒,在拍摄婚纱艺术摄影时“三要一不要”,以避免消费陷阱。
本报记者 韩适南 实习生 周冉冉  通讯员 张有文
案例一: 说好外拍免费,临拍却又要入场费
  无棣的韩先生前不久在县城某婚纱摄影店订了一套价值1399元的婚纱摄影服务。在预定过程中,得知可以去滨州大型实景基地拍摄,他当即询问自己这个价位是否可以去滨州拍,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满心欢喜的他就欣然缴纳了定金。但是在去拍照的前一天,却被婚纱摄影店告知,因为价位太低,需要缴纳入场费200元。
  韩先生很生气,表示当初对方没有说明这一规定。而婚纱店却拿出单据,指明其中一项条款是“最终解释权归婚纱摄影店所有”。因为婚期迫在眉睫,韩先生无奈,只得多缴纳了200元的入场费用。但在拍完以后,韩先生来到了无棣县消协投诉。最终在消协调解下,婚纱店归还了多收韩先生200元的入场费。

案例二: 拍完不给底片,套餐相框材质太差
  “拍完不给底片,要说狮子大开口。”省消协工作人员说,日前,消费者柯女士就对一家影楼不给底片进行了投诉,经调解,影楼归还柯女士所有照片底片。除此之外,有的婚纱影楼还推出“超值套餐”,先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再通过增加照片费牟取暴利。一般所谓的超值套餐包括的照片数量很少,而拍摄婚纱照时,摄影师经常会多拍几十张照片作为备用,由于这些照片婚纱套系中不可能全部用完,因此新人对那些弃之可惜的“多余”照,只好又再次花钱购买。
  除了这些方面,相框也是投诉的热点,有的套餐相框材质很差,必须加钱才能升级。省城一消费者的套餐相框不仅表面有刮痕,而且旁边的漆也有些掉落,于是对影楼进行了投诉。据了解,一般大影楼在选片之前,消费者是看不到相框材质的,因此不少消费者不得不花钱“升级”相框。

提醒: 尽量了解详情,并签订规范合同
  省消协相关工作人员就此提醒,拍摄婚纱艺术摄影,应做到“三要一不要”。
  一要“货”比三家,或者向有经验的朋友咨询,选择口碑较好的正规影楼。
  二要对影楼的整个拍摄过程及后期制作可能产生的费用做详细了解,并进行约定,因为婚纱摄影在约定服务套餐之后还有许多加价的环节,比如增加入册的照片、相框升级等。
  三要尽量签订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服务的要求和标准,细化双方的权利义务,协议内容应尽量包括拍照的婚纱和礼服套数、入册相片的张数、不入册样片购买的价钱、挂墙相框的大小和材料、相册的尺寸和制作效果等。
  四是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和宣传,谨防商家口头承诺的赠送服务项目成为“水中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