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2015年各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
2014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22日讯(记者 程凌润) 记者从莱芜市教育局获悉,莱芜市出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将于2015年全部实现宽带联网,实现75%以上的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网络空间。
  据介绍,莱芜市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发展不均衡,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存在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带宽过窄,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莱芜市教育的改革发展。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莱芜市出台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意见明确了莱芜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即到2015年,莱芜市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现宽带联网;形成丰富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送到95%以上的班级,实现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普遍使用;扎实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使教师、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网络空间的比例达到75%以上,并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区两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成莱芜市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到2020年,莱芜市将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学校高速宽带网络的全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同时,莱芜市还将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到2015年,初步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到2020年,实现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接入带宽普遍达到100Mbps以上,高校接入宽带达到2Gbps以上,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并建设莱芜教育信息中心,完善优化莱芜教育城域网。
  此外,莱芜市将为教育教学提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10种服务应用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在线备授课、教科研、微课大赛等功能;到2015年底,各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初步建成数字校园;今明两年确定微课制作、同步课堂、电子书包、机器人制作、无线热点覆盖等一批试点项目,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带动和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