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我们再出发
2015年0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许亚薇 王光营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从2014年9月开始的支教也将随着春节的临近而暂停一段时间。一个学期,每隔两周,来自全省各地的教育志愿者便聚集到菏泽郓城,为当地教师传授知识。冬日寒冷,但一阵阵笑声、一滴滴汗水也传递出一份份对乡村孩子的关爱。
  与绝大多数教育志愿活动不同,此次“送教下乡”是为期一年的长期活动。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我们跟随教师志愿者团队前往菏泽郓城,记录下教师志愿者和菏泽受助教师的故事。每当见到热情洋溢的笑脸,与慢慢熟悉起来的教师志愿者笑着问好的时候,“周末要出差”的抱怨便化为乌有。
  数周来,我们只是在看着、听着、记录着,而他们,却在用热情唱着、说着、感染着,为夏日送去清凉,给寒冬带去温暖。在他们身上,辛苦成为注脚,奉献和感恩无形中慢慢放大。
  1月16日晚上9点多,英语学科教师志愿者陶莎坐火车抵达郓城。在回宾馆的路上,陶莎接到了家里老人打来的电话。陶莎报了平安,同时也不忘询问只有三岁的孩子在家中是否听话,有没有早点睡下。
  挂了电话,感情细腻的陶莎哭了。也许是夜晚催生了思念,也许是周末无法陪伴家中老人和孩子的歉疚。这一刻,我们不忍打扰,只有心生敬意。因为“你”舍弃休息,更多的孩子有了获得优质知识的机会。
  省歌剧院歌唱演员王济东对儿子有说不出的歉疚。王济东的儿子在济南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读书,每到周末才能回家。
  每隔一周,王济东就要到郓城送教,一个月来也只见了儿子两面。最近,王济东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让所有听到内容的人为之动容。
  作文内容大意是这样的:我好久没有见到我的爸爸了,我很失落;可是当我在报纸上看到爸爸是为了更多孩子有好的教育而去外地,我又没那么失落了。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简简单单却让人为之动容。半年的送教,让教师之间有了难舍难分的情谊,等到春暖花开时,教师志愿者将再次出发,志愿精神在哪里,温情就在哪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