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的创业路
记烟台市开发区星特电子机械有限公司徐忠新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0年代,借来2000元走上创业
  徐忠新出生于河北青县,1980年村里开始分土地,17岁的他毕业回家务农。伺候庄稼仅仅一年,村里创建了一家村工厂生产电子报警器,他成了这家工厂的一名工人,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徐忠新虽然没挣下啥钱,但却是他日后创业的起步,也开始展现他的经商眼光。
  徐忠新说,当时厂子生意很好,产量跟不上市场,供不应求,喜欢琢磨的他发现,不仅是他们村的工厂这样,附近许多类似这样的工厂也这样,而这些厂子产量不足的原因是外购的钣金满足不了生产。青县后来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基地,在80年代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厂多如牛毛,这个发现让徐忠新决定创业,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向亲戚借来了2000元的创业基金,开始向他所看好的钣金市场发起进攻。
  一位老师傅提供技术,十几个人是伙计,这就是徐忠新的第一家工厂,不过凭着先人一步的市场眼光,这家小工厂迅速红火起来,生意是每天挤上门。这样一做又是五年,这时28岁的徐忠新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道坎,一笔100多万的订单原本是给了他做大的希望,但最终却拖垮了他。订货商迟迟不付款,这家尚在成长的工厂却没有那么多底蕴顶过市场的风浪。
  最终几个合伙人决定卖了设备还债,工厂就这么倒闭了,唯一的一点欣慰是,这些年总算是没有赔钱。

90年代,十几万借来了新发展
  烟台星特电子机械有限公司老总徐忠新。
  工厂解散后,徐忠新决定单干,这时在河北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电子类产品展销会,徐忠新带着自己手工打造的样品前去参展,创业五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对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一直像一名普通工人一样,跟着老师傅学技术,而这也成了他后来做企业的最大资本。
  在这次展销会上,徐忠新与烟台结缘,看上他产品的是烟台汇丰电子,当年徐忠新就成了汇丰电子的供货商。为了做好供货,徐忠新进行了第二次的借钱,他说好在亲戚们比较支持,这次他借了15万,独自走上了二次创业路。
  2003年,为了更好地做好供货商,实现就地生产,就地供货,徐忠新来到烟台。“刚来烟台的日子特别苦,租的厂房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但就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徐忠新的供货从来没有延误一天,黑白24个小时,无论供货商何时要货,他都会准时送达,在产品质量上他更是严格要求。
  守时守信,质量可靠,徐忠新用这些在烟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自己迎来了口碑和市场,合作伙伴慢慢变成了朋友,这些朋友的口口相传,为他带来了新的客户。

00年代,借来上百万成就辉煌
  汇丰电子是徐忠新的“贵人”,从认可产品成为汇丰的供货商,随着汇丰的发展,徐忠新的星特也日益壮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2006年,早已发展壮大的汇丰电子(后来的奥瑞传动)希望供货商也能发展壮大,保证其产品的供货稳定,在其支持下,徐忠新在开发区买地7万多亩,开始了自己的厂房建设,这次他又借了100多万,星特电子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星特电子为十几家企业供货,年销量达到上千万,徐忠新说他没有销售技巧,甚至这么多年公司连个专职的销售人员都没有,他坚持做好产品,履行好供货承诺。就这样,合作伙伴的认可成了他最大的销售渠道,合作伙伴不断介绍来新朋友,成为他新的合作伙伴。“产品和信誉”,徐忠新说这是他创业成功最大的保障,也是未来星特电子更好发展的基础。

  本报记者 鞠平

  “我们没有销售人员”,说这话的是烟台星特电子的老总徐忠新,这家十多年从事电子机械外壳加工的公司,如今年销量达到了上千万。徐忠新这个河北农村走出来的穷小伙有着自己独特的销售理念,从1989年,他放下农具,到今天成为企业老总,三次“借钱”带来了人生的改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