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葫笔韵:行云流水,尽得自然
书法家吕开信欲将牡丹元素融于艺术创作中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 本报记者 邓兴宇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尤惆怅,何况漂零泥土中。”白居易的一首《惜牡丹花》,道出了世人对牡丹的爱怜与感叹。12日,来自广西的书法家吕开信向记者展示了这首诗的独特写法,他用行书将整首诗写成一个圆。
  不仅可以写圆形,吕开信还可以将整幅字画设计成特定的形状,如半圆形、中国地图形状等。他的作品起笔藏锋,行笔生涩而凝重,浑劲圆润,飘若浮龙,矫如惊龙,细如游丝,收转自然,大巧若拙而又不失宕逸多姿的气势。
  吕开信,出生于1974年4月,是广西永福县罗锦乡星江村人。他从小受到父亲吕锡修书法艺术的熏陶,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5岁动笔练书法,7岁就开始在家里写春节对联,他热爱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经长期的练习,他的行书已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2007年,我发现自家菜园里长出了一刻野生葫芦藤,而且还结了几个小葫芦,形状很是奇特。我把葫芦摘下晾干后,就试着在上面刻些书法作品。没想到周边的朋友都说把字刻到葫芦上很有立体感,比写在纸上更有韵味,于是我就产生了在葫芦上雕刻的想法。”吕开信敢想敢干,一边学种瓜,一边练雕刻。
  自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5年的时间里,他用手工在1020个葫芦上雕刻传统书法,作品《千葫笔韵》在香港世界纪录申报中心挑战世界纪录获得成功,创世界上书法手工雕刻葫芦最多世界纪录。
  吕开信的创作中,大部分的瓜在种植生长时都经特殊的处理过,形成奇特的形状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在雕刻前每个葫芦都根据造型经过手工特别处理过,字体根据瓜的造型布局刻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不管是独立摆放,还是群体摆放,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12日,吕开信专程来到曹州牡丹园观赏牡丹,“都说山东人热情好客,一点不假,我这次是专程来到菏泽看牡丹的,记得小时候家里就一直挂着一幅牡丹花的作品,从小被它雍容华贵的气质所迷恋,人生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牡丹花同时绽放,真是让我感到太震撼了。这次菏泽之行给了我很多的灵感,我希望今后能把更多的牡丹元素融入到创作中去。”
  吕开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