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88医院神经外科开展DSA定位三叉神经痛射频手术
脸疼起来像刀割 穿刺定位半小时治好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半年来,家住泰山区的王女士脸部经常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就像刀割着、火烧着一样,疼得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王女士服用了不少药物,可丝毫不见效果,无奈之下,来到了解放军第88医院神经外科。
  解放军第88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玉河通过检查,确诊王女士患的是三叉神经痛,为其实施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技术定位下的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手术仅用了30分钟,术后王女士面部疼痛就不见了,终于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紧张焦虑。
  据刘玉河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神经痛中比较常见、疼痛最剧烈而又不易治愈的疾病。三叉神经痛被世人称为“世界第一痛”。它会骤然发作、疼痛难忍,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持续数秒至1-2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泪、流涎、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强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无法喝水、进食、说话,致使生理和精神均受到严重影响,有的甚至情绪悲观,产生“轻生”念头。
  DSA定位下的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是目前医学界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技术,它是射频热凝靶点技术结合现代影像学的综合运用,即在DSA动态影像监测直视下穿刺,使射频针尖直达神经孔,方向精准,深度适宜,通过监测电阻抗及电刺激校准定位,确保定位准确性。通过控制射频温度选择性阻断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干扰痛觉纤维不再传递疼痛信号,而不损伤其他神经纤维束。这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有效避免了以往“一支疼痛,三支损毁”所带来的副作用。微创手术损伤小,“射频靶点热凝术”的穿刺针仅有0.7毫米,如同一根针灸针,手术创口仅有针眼大小,可以很快愈合,不留下任何伤疤。手术后,疼痛症状迅速缓解,一般术后1-3天即可出院。
  DSA动态影像可立体360度旋转显示病变或靶点,使射频针穿刺的部位及深度相当精确,改变了以往依据体表解剖标志定位靠经验反复尝试定位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穿刺定位的精准度,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解放军第88医院神经外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DSA定位三叉神经痛射频手术,双极射频仪引进,可使得射频针温度达到90度,效果可靠,不易复发,目前已治疗患者几十例,效果具佳。DSA定位三叉神经痛射频疗法适合于各年龄阶段患者,为彻底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带来了新的福音。 (孟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