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后顾之忧咋化解
2015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促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我省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详见《齐鲁晚报》15日A06版)
  教师流动是一柄“双刃剑”,合理的轮岗确能焕发教学活力,给学校带来新的生机。但需要看到的是,轮岗交流涉及教师利益,不免会让人产生些许担忧:其一,正所谓“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教师”,每年10%以上的硬性规定难免会淡化教师“以校为荣”的观念,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态度;其二,环境的变迁,会让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无所适从,或许还会有点抱怨,更是无法将好的教学风格得以传承;其三,一名优秀教师的培养至少三五年,如果频繁交流轮岗,也会降低学校的积极性。
  客观而言,教师轮岗交流的确会产生些许负面影响,这就需要通过更科学、更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来趋利避害。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轮岗交流要问策于校、问计于师,符合教师的意愿,激发教师的活力,进而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让教师达成共识、合力共为。事实上,只有当教师的轮岗成为自觉自愿、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时,这样的流动才富有活力、更具生命力。
  当然,教师轮岗制不可能单兵突进,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同步建立一整套配套政策。由此而言,在扎实做好后勤保障、消除教师后顾之忧的同时,对轮岗教师也应设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并以此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以此“倒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扎下根来育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