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近期股指在不断突破前期高点的同时,也在考验着股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消息面的反复、沪市成交量的爆表、以“神车”为代表的个股的大起大落,都让大妈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股市无法阻止的已不只中国大妈,新增A股开户数屡创新高、约1亿中国人成为股民……热情的国人似乎没有让牛停歇的意思。到底是“地球顶”,还是“牛市的开端”,身在其中的人似乎已很难做出清晰的判断。
□任鹏
显然股市的任性并非“万能”的中国大妈们所能预料的。
上周末,证监会和央行接连做出重大政策调整,先是证监会出手规范融资融券业务并扩大融券业务,后又发声明否认有打压股市的意图,最后是央行发布降准利好。股民们用了整个周末的时间,苦心钻研兼听各家分析,最终得出了比较一致的预判:周一股市会高开高走。然而,多数股民只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4月20日,股市放出成交天量,沪市成交突破万亿元之后数据“爆表”,收盘后上交所数据显示沪市成交达1.147万亿,创出历史新高。成交量“爆表”意味着已经超出了当年市场设计者想象力的极限。但上证指数在大涨并创下7年多新高后,一路大幅下跌,让盘中追高的股民损失不小。
当关于股市的段子越来越多,卖菜大妈、食堂师傅和证券交易所保安都在讨论研究股票时,股市已不再是曾经的“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
媒体开始替股民忧心股市的风险。
“政策频出、各路消息传言不断、市场惨烈搏杀,股市已进入多事之秋。股市成交量爆表,既表明市场红火,也说明博弈的激烈程度空前。市场越是火爆,投资者就越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北京青年报》的劝说可谓是苦口婆心。
眼下股市的火爆让《新民晚报》想起2007年的情景,“看看证券公司排队开户的场面和2007年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当年没有微信,如今微信里人们在照片上加了一句更煽情的话——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别人都在股市赚疯了,你却还在排队开户。”
还是《北京青年报》的分析,“管理层的意图是明确的,乐见一头健康的‘改革牛’,希望‘快牛’走成‘慢牛’,避免暴涨暴跌局面的出现。尊重市场,包容目前的牛市走势,不等于可以对市场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听之任之,不意味着可以对操纵市场等违法乱纪行为抱宽容态度。”
《新华每日电讯》则在探讨股市与整个经济状况的关系,“一方面是股市行情的牛气逼人,另一方面却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这充分说明股市的钱并没有完全流入实体领域,也没有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基础,而存在参与面扩大下的‘资本炒作’。要引导股市里的钱进入实体领域,并成为财富的增长点,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促进。”
“对于证监会加快推出风险管理工具和央行降准,最恰当的看法是表明了决策层对股市的中性态度。”《京华时报》抛开技术层面的分析,观点奔向了改革的红利上,“一个只靠政策面左右、靠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的巨额资金支撑的股市,永远找不到价值中枢。只有实体经济回暖、包括股市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红利显现,股市才会具备长期‘牛’的条件。”
如果想让一个经济学家尴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去预测中国股市。《新京报》看到了“中国股市的这种反常表现,超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想象,也很难用正常的经济学逻辑解释。”
为什么实体经济很差股市却逆势飞扬?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于卫国的一篇文章认为,这是国家战略,他认为:“股市,从来没有被中国政府提高到如此的战略高度。国企改革、推行IPO注册制、降低企业杠杆率、提高居民财富收入、经济转型等等,这些战略任务的实施都需要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做基础。”
“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强大的资本市场,而不是一个缺乏制度基础、缺乏上市公司业绩和实体经济支撑的人造的虚幻的海市蜃楼。一个资本大国,其风采不仅表现在指数的飞涨和财富效应的聚集,更主要的是,这种指数的上涨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队伍,以及宏观经济好的基本面之上。”《新京报》把评论放置于更大的背景之中,“必须承认,不管股指如何,中国资本市场本质上仍然属于新兴市场。我们只能靠扎扎实实的制度建设,缩小和发达资本市场的差距。”
而对普通股民而言,防范风险永远是永恒主题。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