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一年时间读不了三本书
年轻人青睐多媒体终端,微信阅读分了纸质书籍一杯羹
2015年04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3日,济南市济洛路小学举行读书节活动。图为学生现场大声诵读。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近几日全国与省内对于公众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纷纷出炉,省内公众年阅读量还不到三本书;采用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率基本持平;超过六成人进行微信阅读。

  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一年没法读完三本书
没工夫、没心情、没环境

  根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今年的《山东省公众阅读现状及意愿》调查显示,山东人均年阅读纸质图书约为2.43本。每年读书不到3本,阅读状况着实堪忧,这在上班族尤其是公司白领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建筑公司上班的小刘已工作四年,毕业之后就很少看书了,“上学的时候除了看专业书,课外还读一读小说,一般是去图书馆借或者同学之间传阅。上班之后不只是没时间看,关键是不知道去看什么。”
  据了解,很多上班族都把阅读量减少归因于工作忙、没空,其他原因还有没心情、没条件阅读,“现在心里装着的事太多了,上班没法读,下班家里还有一堆琐事等着你,捧着本书一字一句地看太累了,容易分心,根本读不下去。”在地产公司上班的小陈说。
读书时间不到
读微信的一半

  上班族中不乏“低头族”,用移动客户端获取信息已成为许多人的首选,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读书时长为18.76分钟,但有超过六成的成年人通过手机进行微信阅读,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98分钟。
  工作之余刷朋友圈、看公众号已成为典型的微信阅读方式,这也挤占了原有的读书时间。在建筑公司上班的小刘称,他一般关注的是和工作相关的内容,如地产和金融投资类的公众号,但也只读一些短篇的推送,“都是在等车、排队或上班时插空刷一下微信,不过比起看书来还是方便得多。”
  在全国调查中,数字化阅读率超过了传统图书阅读率。省内调查中,传统纸质阅读与新兴数字化阅读也基本一致。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80%以上都是18—49周岁人群,上班族也基本分布在这个年龄段中。
  “年轻人都用多媒体方式阅读,我们也迎合需求,为没法来借书、看书的年轻读者设了移动图书馆,把书下载到手机上看。”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吴伟称,现在的阅读必须遵循方便原则,“不过从享受和健康的角度讲,还是提倡传统方式。”
  “公司白领平时的工作肯定都以业绩和公司效益为中心,甚至把业余时间也都花在这上面,例如下班陪客户等等,说忙是有道理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叶诚生老师说,“流行阅读大部分都是读一些经典、人文社科之类书籍,提升涵养、陶冶性情对于上班族来说比较空泛,生存保障对他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上班族如果没有长远的安定感,肯定不会读书。”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性质不同,读书的人还要显得多一些,政治理论、哲学、历史书在这些人员中比较流行。”叶诚生说,“还要看每个人不同的读书需求,如果跟自己工作相关性很大,可能就会多涉猎一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