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聚义山寨,抗日杀敌战场
卧牛山寨下如今已建起千亩林果基地
2015年04月2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万庄村牌坊
卧牛山寨
▼万源阁
文/片 本报通讯员 马光仁
从济南乘车顺济荷高速公路南行到长清出口下车,就会看到一座巍峨的牌坊,上书“万庄村”。万庄村往东1公里处是济南市闻名的古山寨——卧牛山寨,山坡上已建起了1000亩的林果基地,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秋天可在这里采摘苹果、梨、杏等果品。登上山寨,就是闻名遐迩的周仓庙。
土龙和貔子精的传说
万庄村的村民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来。万庄村是个独姓村,多数姓万,只有4户人家是别姓。
在村中央街道北侧有一棵两个人才能搂抱过来的明代古槐,虽已有600多年的岁月,但仍郁郁葱葱,人们常常围坐在老槐树下,听老人讲述那美好的传说。
从前,在万庄村西头,有一道西南东北走向的土岗子,当时人们称这个土岗为土龙,在中国人看来,龙是一大吉祥物,人们根据其形状称其为龙,是当时人们对它的敬称,对它寄予保佑一方村民的美好愿望。
这条土龙的龙头伸向西南,压在西沙河的河岸上,有探首饮水之势。龙尾伸到后夏村西,万庄村正处在龙的后腹部,历朝历代谁都不敢在土岗上挖一锨土。万庄村民向西去必然经过此土岗,也曾受土岗的上下坡有一定的受阻而不便,但人们没有把它夷为平地。
有一年村民万大正的伙计向地里用大车运粪,回家时顺便在土龙嘴处挖了两锨土回家垫栏,但没走出十步远,大车轴突然折断,当时车轴还是新的。从此,人们认为土龙有灵,万万动它不得。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整平土地时,土龙这个土岗子被削平为良田了。 在万庄村东有一座山,叫卧牛山,此山头朝南,尾向北,并不多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卧牛山上有一个貔子精(农村成狐狸修仙后成精),它的活动规律是晚上七点到十一点开始活动,其特点是它一跑动就发出火光,此时人们在庄边就看到一道火光从牛尾跑向牛头,又从牛头跑到牛尾。
夏季西瓜甜瓜成熟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一道火光,从卧牛山上兴起,这时人们会说“貔子精又要下山来吃瓜了”,说时迟那时快,话音刚落,它已经窜到瓜地里吃瓜去了。 有一年,村民万玉琢和万玉山到地里去看瓜,万玉山带着土枪,他几次见到貔子精开枪,但是总打不着,他感到很奇怪。
这事惹急了本村的万应林和万林皋,他俩决心要收拾这个貔子精,于是万应林和万林皋带着土枪,一块去看瓜,消灭貔子精。
当看到貔子精下山来到他们瓜田时,他俩向貔子精靠近,很近很近了,万林皋开了第一枪,但没响,是个臭火。又装上药准备打第二枪,此时貔子精离他们只有两三米远,他又扣动扳机开枪“砰”的一声,不但枪没打出火去,反而枪托后坐,整个后半部分全都零散了,枪栓撞针散了一地,他非常生气着急,但他又沉住气,重新把枪组装好,他想貔子精是个怪物,必须用辟邪的东西把它镇住,才能把它打死。于是,他脱下裤子拔了几根阴毛,塞到枪筒子里,准备打第三枪。
此时,貔子精离他俩很近,甚至枪一伸就能够着,他举起枪要打,但那貔子精不跑,“砰”一声响,打出第三枪,他认为打死了貔子精赶快去拾,但貔子精没找到,那里却起了一片火,他俩回头一看,那貔子精就在他俩屁股后头,他俩当时十分害怕,从此两人也不敢再看瓜去了。从此以后,貔子精也没再下山吃瓜。
卧牛山寨古迹遗存
万庄村东一公里有座山,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340米。因此山远远望去形似卧着的一头牛,有头、有身、有牛尾巴,因而此山被称作卧牛山。因山上筑有三国时期的山寨,故称卧牛山寨。
相传,东汉末年,归德镇后夏村有一位性格豪爽、为人耿直、不畏强暴的汉子名叫周仓。他带领村民在卧牛山上筑寨,举旗为王。寨民从开始数十人到数百人,后来发展到数千人。随着寨民的增多,山寨上的房舍由数间增加到上千间。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又重筑山寨,将山寨加固扩建,使山寨房舍覆盖了整个卧牛山顶。
自西向东有一条登卧牛山寨的小道,这条路是过去的一条“马道”,还依稀能看出古道的痕迹。相传,这是山寨上的将士们骑马登山的道路。沿马道向上攀登,就来到一寨门,寨门用青石板砌垒,门宽约3米,寨墙厚两米多。寨门、寨墙虽经多年的风吹日晒,但保存较为完整。进寨门便看到一方石屋,据传,此石屋很可能是当时卫兵把守的岗亭。当地村民称这为一道门,这是山寨的第一道防线。两边悬崖绝壁,正中有一石砌的山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继续向前攀行,就到达一个山包,此山两侧万丈悬崖深不可测。再向前行,就是二寨门,此山门比一寨门更为险峻。二寨门建在离山顶只有40来米的狭窄处。山顶两面是刀削似的悬崖峭壁,易守难攻,被戏称为“瓮城”,二寨门寨墙的建筑和头寨门相似。走进二寨门后,迎面是座石屋,顺石屋左侧留出的道路向上行进,便是一片平坦辽阔的空地,宽约300米—600米不等,长约2500多米,传说这片空地很可能是当时兵家的演练场地!山寨上的石屋多数是用青石板收顶筑造的,无檩梁建筑,崮顶漫山遍野的石屋竟有数千间之多,石屋均用加工后的石材垒砌而成,建筑式样与其他所见的山寨不同,多呈长方形。但看上去仍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山寨主峰有一条向南的支脉,支脉尽头与南侧山脉之间有一天然的断崖,此处有一吊桥遗迹。还发现刻在石头上的篆书字体,大多字已不可辨,其中一块刻有“五世王”,字体隽秀清晰。断崖与主峰的接合部有一座南寨门,气势宏大,做工精细,虽风化严重但仍保存完好。
卧牛山寨的“十五壮士”
抗战时期,“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被人们所熟悉,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在卧牛山寨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壮烈故事。1940年7月24日曾经在这里发生过卧牛山寨保卫战,长清区独立营一连的一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最后十五名战士在卧牛山寨跳崖,其中五人在跳崖中因半山腰的树木挂住而侥幸生还。其余十人牺牲,被称为“卧牛山寨十五壮士”。烈士的忠骨被葬埋在当时的大峰山革命根据地,他们的壮举被载入长清和济南的史册,永远在长清区被一代又一代传颂。
1940年5月,当时长清区地方反动武装“红枪会”的头子——归德镇北坦山南赵村朱存祯接受日伪驱使,制造谣言,抑制抗日工作。1940年6月22日,朱存祯在北坦山胡庄观音堂成立“长肥平红枪会总团部”,配合日伪军对长清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扫荡”,袭击抗日组织,捕杀革命干部和群众,当时我军独立营被迫撤到黄河西岸齐河境内。
7月23日,长清独立营一连连长孔步健、指导员田化一奉命率部回黄河东,侦察“红枪会”暴乱情况。24日遭“红枪会”袭击,一连战士在连长孔步健的带领下,躲进卧牛山寨。卧牛山寨被敌人围困,长清城里、孙家土、石岗等据点的千余名日伪军也齐聚山下,用机枪掩护“红枪会”暴徒们向一连发动了猛烈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7个多小时。最后,日伪军发动更大的攻势,分别从南部和西南部攻上山寨。一连战士子弹打光,他们搬起沉重的石头砸向敌人。除一、二排及三排部分战士转移外,1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最后剩余了15人,他们弹尽粮绝,力气也用光了,为了不被俘虏,战士们把枪砸断,在连长孔步健带领下在卧牛山寨东部的悬崖上纷纷跳下……为国捐躯,其中5人在跳崖中因半山腰的树木挂住而侥幸生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