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禅心 静心养德
2015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袁宗愈《心经》书法获观众赞赏
  4月22日,“禅境书香——袁宗愈《心经》书法展”在青未了画廊开幕,几天来,那自在洒脱、娟秀挺拔的书体博得了观众的赞赏,30余幅《心经》作品让人感受到袁宗愈墨韵书香中的禅意,令人流连忘返。
  本次展览展出的《心经》作品,呈现出书法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很多观众对袁宗愈为何未用他所擅长的行书,而全部用楷书完成表示好奇。袁宗愈解释:“之所以全部用楷书,一笔一画的写出来,不掺加任何连笔的方式,我是想慢慢的享受这个书写的过程。《心经》是佛经经典著作,字数虽少但含义隽永深刻。抄写这260字的《心经》,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每次用这种慢的书写方式,我都能够顿悟到某些字所阐释的禅意。”
  谈到写《心经》的体会,袁宗愈说:“《心经》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精粹,唐代佛教盛行,发展到现代逐渐式微。目前国家倡导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宣传佛教文化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另外抄写《心经》能够让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净化心灵,在书写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思想的升华。《心经》要解读的是人们怎样排除诱惑,去进行一种放松的生活方式,一种纯粹的艺术书写,不掺杂任何功利之心。”工作生活于北京的袁宗愈,在喧嚣的社会中,仍然保有一颗纯净的艺术之心,超然脱俗,免受世事的纷扰,实在难得。
  从艺术的角度,袁宗愈以一种融合创新的学习态度,广纳博取,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书法艺术。他的小楷吸取了钟繇高古的书体风格,包括对王羲之书法精华的吸纳并参以唐朝圆润厚重的书风,形成了自己的书体风貌。面对当下书法界很多年轻人为吸引目光,追求形式上的“巧”与“甜”,而忽略了传统书体的雄壮厚重。袁宗愈谈到:“书法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不应该在形制上过于表现,要深入研究传统,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方能有所提高。”观袁宗愈通篇《心经》作品,用精妙的小楷,笔笔不同,而又和谐统一,每一行字落笔,错落有致,行气自然,带给人一种厚重而不凝滞的观展体验。
  开幕以来,前来参观的观众纷纷表示,举办这样一场文化活动非常有意义。山大退休老教授王先生说:“用书法这一形式呈现《心经》,是对佛教传统文化的一种解读。通过作品我能够感受到书法家袁宗愈与世无争,静心做事的心境。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启发年轻人沉潜下来专心研究艺术。”袁宗愈《心经》书法展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极富线条美感的艺术视觉享受,那明心见性的内涵值得大家一同鉴赏。       (胡敬爱)
  ▲袁宗愈书法作品《心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