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军事化管理打造鲁西“职教黄埔”
2015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校大门。
  数控实习车间。
     本报记者 孟凡萧     
  位于阳金路、南环路交叉的黄金路段的阳谷县第二职业中专(阳谷县技工学校)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坚持以“军事化管理”,为学生“塑形”,秉承“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办学理念,全力培养“适应市场的学生”,让学生入校即就业,实现“培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真正把职业学校既办成“找饭碗的学校”,更办成“送饭碗的学校”。在业界被誉为:鲁西职业院校中的“黄埔军校”。
以“军事化管理”,为学生“塑形”
  “人生马拉松,步步须用功,目标始专一,方达匹克城。”这是阳谷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秉承的教育理念之一。学校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打破传统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实行“军事一体化”教育教学——入校即入军营,入校开始塑形,向解放军学习,让学生在“军营”熔炼中成长。
  漫步在校园中,听到的是军号,看到的是军姿,见到的是军容……这是学校军事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在新生一入学,学校就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开始,狠抓入校教育,用解放军条令条例约束学生作息,用每日自检矫正学生行为,注重学生细节,抓好7S管理。创设活动引导学生成长,用纪律约束学生行为,用环境感染学生心灵,“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为了激发学生自信心,忘却以往自卑心理,学校教育学生“不想当军训教官的学生绝不是合格的学生”,人人都做呱呱叫的兵,都做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军事训练的指挥官,不仅传授受训人员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受训人员在军事训练过程中达到知行合一、指导实践、有益身心的目的。
  学生的成长不仅靠活动引领、纪律约束,关键靠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信仰。近些年来,学校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课程、学制、实训、就业等合作的基础上,从学生管理角度进一步开展密切合作,抓好“知史爱党”和“知书明礼”活动,让学生经过中专三年、高职三年的习惯养成,塑造高尚的人生观,树立高尚的信仰,成为有高级趣味的人,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承担起家庭的希望。为此他们将学校建成军营,让军号成为作息信号;筹建校园文化长廊,处处育人;筹建校史展厅,让传统文化从课前三分种变成自觉行动。

  现如今,就业形势严峻,时常出现一职难求的困境。阳谷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提出“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办学理念,利用外资、外脑(智),培养“适应市场的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率。
  为适应阳谷县域经济发展且根据学生实际,学校通过下企业深入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发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和企业的好评。
  学校创新教法,建立微信平台,构建教师学习互动平台,教师发展处随时把上级政策、合作企业管理及用人制度、校本培训内容发到微信平台,便于教师学习和掌握,且能及时交流心得。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的学生”,学校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之上,提出“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办学思路,先后与山东省鲁泰集团、祥光集团、凤祥集团、飞轮挂车、电缆集团、太平洋光缆、金蔡伦纸业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
  学校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育名师、培养名生为目的,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锻炼,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又弥补了企业的人才短缺,目前九个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分别开展了对接合作,实习总人次达到两千余人次,受到合作企业的好评。
  在实习实训开展中增加技能比赛内容,结合市教育局每年举办技能大赛。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技能促学习,学校安排周周有小赛,月月有大赛,通过技能比赛,锻炼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兴趣,理论课与实践课形成良性互动。近几年,学校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校中厂”和“厂中校”,提高学生就业率
校校合作开通学生高考直通车
  学校根据所需人才类型搞好与相关高职院校对接,现已合作五所高校,分别是省劳动技术学院、省冶金学院、省服装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潍坊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通学生高考直通车,让学生升入高校相关专业学习,毕业后服务县域经济,形成中职、高校、县域产业三者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并将高校研究成果引入县域主导产业,推进县域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快速发展。
  阳谷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阳谷县唯一定点培训机构,抓住这一机遇,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切实抓好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在岗工人、失业人员、初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等特别是贫困人员的就业技能或技能提升培训,既在数量上实现培训3000人的基础上再抓规范,又注重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满意率达90%以上。
  学校依据培训需求聘请高校教授、企业技术骨干组建教师专家库,现有不同行业专家、教授62名,基本能满足培训需要。另外与办事处(乡镇)人社所建立培训资源网络,由人社所提供培训学员信息、推荐培训企业,并按照用人单位需求设置课程,对学员进行培训;加强了与企事业单位、种养大户的联系,及时捕捉信息,提升服务水平,形成示范带头作用,打造培训金牌。
  2014年,学校根据上级分配的任务,对全县有就业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相关专业技能提升培训,设置家政服务等15个专业,共计67个班次,为做好此项工作,真正使受训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学校制定了详细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2014年累计组织了3450人参加培训。2010—2014年先后开设了畜禽养殖、作物种植、服装缝纫、畜产品加工、土壤肥料技术、机械加工、农机维修、电焊工等20个专业,共培训15000人,经培训合格录入省人社厅“99”三版系统13434人,其中农民工9463人。经培训后学员能够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就业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培训原则。

基于“互联网+” 搭建终身学习教育平台
  2015年,积极实施“221工程”,努力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实现:招生计划完成700人,培训计划完成3000人(技能鉴定率达到70%),升学率达到80%以上,安全“零事故”,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含名师、教学能手等)10人,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教职工“愉快工作,品质生活”,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告诉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做一个真正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进步的好习惯。至于学生因个人条件所限多学点,少学点,只要学一点就是令人惊喜的进步。
  依托学校被定为山东省就业与创业定点培训机构,搭建终身学习教育平台,链接慕课网及全国各级职成网,组建QQ群、微信圈,对学校毕业生建立终身跟踪“贴身服务”及时解决毕业生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补齐短板,让他们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将学校真正办成没有围墙的学校,并通过各合作高校,为毕业生打造素质提升的快速通道,让学生工作生活在社会,学习深造在学校,切实体现职业教育的最终价值。
  将成长管理的发言权交给学生,在军事管理和“两知活动”教育的大框架下,充分发挥学生成长主人翁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成长,真正培养新一代的中国梦建设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