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大篷车进社区普及常用医疗器械使用常识
创可贴使用期限不要超过一天
2015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刘光斌) “如今很多市民家中备有创可贴、棉棒等医疗用品。其实,这些医疗用品在使用时有很多局限。”24日,齐鲁晚报大篷车活动为市民带来了常用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虽然与手术刀、电子内窥镜等截然不同,但创可贴、药用棉花等其实都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70%的小型医疗器械已经有了家庭版,平均每个家庭都有1-2个(台)家用医疗器械。”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姜宁认为,现代人对于健康的关注促进了医疗器械的普及,然而在医疗器械使用常识方面,却并没有及时跟上潮流,很多市民由于缺乏某些医疗知识,因为不合理使用医疗器械造成二次伤害。“比如使用棉棒掏耳朵,造成耳膜受伤,血糖仪使用不合理,造成感染。
  事实上,很多市民在使用一些常用医疗器械时,并不知道不合理使用可能造成的麻烦。“有时候在家做饭,不小心割破了手,就会习惯用创可贴包扎一下。但有时候非但没好,还会再次肿痛。”市民李慧(化名)说。
  “一般来说,创可贴不适合较大、较深的伤口,且不能使用时间过长。”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姜宁说,伤口肿痛很可能是因为创可贴使用时间长,且该伤口较深,已经感染了细菌导致的。
  对于创可贴的使用,其误区远不止一个。“就我所知,贴之前不论创口深浅及是否感染,不对伤口进行清洗和消毒,贴上之后常常好几天都不换,且经常接触水,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创可贴使用误区。”姜宁说,创可贴虽然在处理小伤口时比较方便,但不能取代正规医疗手段的包扎,倘若伤口在使用创可贴后出现肿痛,便须就医。
  “要学会正确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比如创可贴,只用于小伤口止血,且一天一换。”姜宁建议各位市民,在购买相应医疗器械时,须先向工作人员了解其使用误区。工作人员也在活动中介绍了血压仪、血糖仪、按摩仪等医疗保健器械的使用知识,提醒市民注意自身健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