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真空区”养出了“猪孩”
2015年07月0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础,就是承认每一个人首先是具有社会性的,这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培养,其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换句话说,无论出生在怎样的家庭,一个真正的现代文明社会,是不该有“猪孩”存在的。
本报评论员 王昱
近日,一张“猪孩”的照片突然火了,照片中,一个蓬头垢面的孩子与猪一同呆在泔水车里。据当地媒体探访发现,这名男孩今年7岁,父亲靠养猪、蹬三轮养家;母亲疑似患精神障碍,对孩子非打即骂。可怜的孩子一年四季蜷睡在院子角落里,至今不会说话。
也许,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猪孩”、“狼孩”的故事的确不少见,但他们大多在丛林中长大,无法接触到人类社会,而这位“猪孩”,所生活的地方是已经紧密连入现代社会的村落。在这样的环境中竟然养出了“猪孩”,只能说当地已经出现了不小的文明“真空区”。
如果单从新闻事实中直观地看去,说这个孩子所生活的社会冷漠,似乎有些刻薄,在父母因为贫穷和疾病没有尽到其该尽的义务后,邻居们为了帮助这个孩子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经常给孩子点吃的,将家里的旧衣服给他穿等等。然而,与这些个体释放出的零星善意相对应,我们发现有一种本应当存在的救助却自始至终都不在场——那就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这个孩子的救助。
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虐待孩子甚至有过杀死自己孩子的“前科”,却没有精神卫生机构对她强制管束;当孩子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在猪圈中与猪争食时,也没有社会组织或政府机构及时出手。孩子恍如成长在与世隔绝的“丛林”里,孩子只有作为动物的自然性,而没有身为人的社会性,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仔细想来,河南的这名“猪孩”,与一个月前在毕节自杀的4名留守儿童,以及那些死后多时才被发现的独居老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能够依靠的却只有家庭的力量,一旦他们所在的家庭无法尽到养育、赡养的义务,这些老弱病残就只能自生自灭了。
事实上,与推崇家庭伦理、将赡养老幼的责任全盘委托给家庭的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础,就是承认每一个人首先是具有社会性的,因为只有每个个体都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遍及现代社会每个角落的普遍分工协作和秩序规则才能畅行无阻。这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培养,其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家庭力量失效,社会力量是有义务及时补位的。换句话说,无论出生在怎样的家庭,现代文明社会里是不该有“猪孩”存在的。
从目前传来的最新消息来看,河南的这位男孩已经得到了每月500元的政府救济,并被送到了姑姑家中。不管是出于舆论压力还是别的原因,出手总比沉默强。只是,希望这种救助来得还不算太晚,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更及时地发挥作用。毕竟,不要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丛林”里,是一个现代社会起码的底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