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资金用于抢救企业档案
20家撤并改制破产企业进馆
2015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 李榕 摄
     本报8月6日讯(记者 李榕) 近日,德州市档案馆收到市慈善总会定向捐赠资金,用于破产倒闭企业档案及历史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工作。8月6日,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加强档案管理,保证历史完整留存,德州启动市直撤并、改制、破产单位档案进馆工作,目前已有20家单位进馆。
  国有改制破产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以及企业改制破产这一历史变革的原始记录,既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发展、变革、改制破产的客观实际,也能为改制破产后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是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的原始凭证。
  为使撤并单位、改制企业、破产企业档案得到抢救性保护,德州全面开展撤并单位、改制单位、破产企业档案进馆工作。按规定,撤并单位撤并前的文书、会计、声像、实物、电子档案等应向市档案馆移交;机构保留、性质不变,名称更改或职能与业务范围部分发生变动的单位,其原来形成的档案由该单位继续保管,不得分散;改制企业、破产企业的全部文书、会计、声像、实物、电子档案应送交市档案馆。
  “企业在改制、破产后,到底将各类档案存放在哪里,这也是我们急于摸清的情况。”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称,前期曾对市直撤并单位和破产、改制、企业进行摸底,在摸底中发现,撤并单位进馆是涉及数量最多的,因原档案人员都已离职,整理中遇到很多问题;改制企业进馆数目较小,主要原因是单位改制之后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档案人员变换频繁;破产企业因破产时间过长,早已人去楼空。
  此外,因为对档案重视不够、存放档案环境恶劣等,很多改制、破产企业的档案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状态。“例如,城隍庙市场曾存放有大量商业集团的档案,档案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涉及上级文件、代码证、合同等珍贵档案,但一直未进行整理归置,城隍庙市场搬迁后,如果不是将档案进馆,很多档案可能就此遗失。开展档案进馆工作,对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此次共有30余家市直已撤并单位、改制企业、破产企业档案需进馆,截至目前已有20家单位进馆,共进馆1486卷,9694件,照片372张,实物51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